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吴晓杰)今天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杨洁篪首先回顾了新世纪十年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他说,这十年是我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十年,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更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这十年间,我们同国际社会一起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在回应美国记者的提问时,杨洁篪话语掷地有声:“中国的外交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己任,这就是中国外交的‘理’,我想这也是国际关系准则所坚持的‘理’。如果把一个国家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和尊严的行为视为‘强硬’,而把侵犯一个国家利益的事看成理所当然,那么公理何在?”
在回答“外界如何了解中国”这一问题时,杨洁篪认为首先要撇掉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他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他还说,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当前,各国和世界情况变化都很大,各国之间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的任务。
杨洁篪在记者会上向中外记者透露,“世博外交”是今年外交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世博会期间,有近百位外国政要将莅临上海。“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中国向世界、向各国人民学习的好机会。
中俄能源合作、中美关系前景、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在近两小时的发布会中,杨洁篪回答了14家媒体近40个问题。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