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2010年两会>>新媒体报两会>>舆情观察

外媒赞誉中国“两会”更加开放、包容

时间:2010-03-11 22:11:00  作者:侯文昌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炮轰痛斥”取代“对口型”值得肯定 

  3月11日,香港《大公报》刊文《于掌声处听惊雷》称,年年两会都有掌声,每次掌声背后都有新闻。今年大会堂里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赢得掌声的人更多了,掌声更热烈了。代表委员们的“痛批”、“痛斥”、“炮轰”赢得掌声,不是因为言词华丽,而在于敢讲真话,针砭时弊,反映民意,仗义直言。这是一种揭露,也是一种监督。过去,曾有不少批评指代表、委员们只知道与中央“对口型”,人云亦云。今年两会的这一改观,令人欣喜。也确实做到了政协发言人赵启正所说的“政协会议上没有话题禁区”。两会展示的开放、包容与气度,也同样值得肯定。相信两会舞台上,“火爆”会越来越多,掌声也会越来越多。 

内地记者提问尖锐表明中国更加开放 

  3月10日,香港中通社撰文《内地记者提问趋尖锐》称,尽管有报道称,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敢“放炮”者为数不多,但内地记者的提问却较以往更加尖锐。习惯了以往记者“不痛不痒”的提问,今年“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还没有做好“应付”媒体的准备。在采访中,面对记者“不按套路出牌”的问题,部分代表、委员屡遇尴尬。“你在两会上问这个问题干甚么?这个问题这么敏感,你问我干甚么?”当某人大代表被记者问及“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时,他竟如此回答。此语一出,立刻成了网民调侃的“流行语”。 

  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内地记者提出的“尖锐问题”也越来越多,领域涉及各方各面。来自《光明日报》的一位记者问及选举法修改的问题,人民网的记者则就“谷歌事件”和政治协商随意性现象发问。内地记者的大胆提问,受到国际上同行的关注。日本共同社记者盐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媒体越来越多地提出尖锐问题,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光说“好话”,也表明中国比以前更加开放了。美国一家媒体评论称:“两会上的一些尖锐问题均是中国人提出的,而且是公开提出的,能说明问题的不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是提出问题的本身。” (正义网舆情工作室供稿)

两会外媒文章选摘(3月10日-11日)

日期

媒体

标题

310

澳门日报(澳)

中国民主法治进新里程

310

世界日报(美)

周洋孝道应得到“另外一块金牌”

310

世界日报(美)

中国选举法修改关键在地方细则配套

311

联合早报(新加坡)

盛世中国出现的“经济动物”一族

311

大公报(港)

两会成“十二五”博弈场

311

大公报(港)

于掌声处听惊雷

311

大公报(港)

不能说的秘密

311

澳门日报(澳)

让广大农民工实现“城市梦”

311

文汇报(港)

公共外交让外交走下殿堂

[责任编辑:zywwangxu]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