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十七届四中全会>>最新消息

聚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党内民主成最大热点

时间:2009-09-17 09:16:00  作者:李 亮 刘雅婧  新闻来源:法制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具体举措能否出台 南京经验能否推广 与人民民主如何衔接

  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将于18日结束,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披露的信息来看,新形势下的党建问题会成为主要议程。

  然而在党建领域中,众多党政理论学者纷纷揣测,重中之重的议程当首推“党内民主”,甚至于有专家推测9月将会有新的具体举措推出。

  “新形势”需要党内民主

  回顾中共历史,其已从1949年执政时的百万党员发展至如今的数千万党员,而另一个转变则更为重要——中共已经从一个革命党变为一个执政党。

  中共十六大报告曾经提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正是这种身份的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壮大,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共审视自身的党建体制自然也需要跟得上这种转变。

  关注政情的人士也注意到,此次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根据仅有的信息可以解构为,党建问题在“新形势”下行将“加强和改进”。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认为,中国在现阶段遇到的许多矛盾、问题,如金融危机、群体性事件等等,都迫切需要执政党来解决。

  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指出,要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来探讨,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共带领人民革命后建立了国家政权,党的工作与目标也应该由“革命、夺取政权”变为“执政、稳固政权”,这种转变是巨大的。实际上,在执政阶段,中共应该更多地考虑发展党内民主的事宜,而党内民主恰恰是“稳固政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式民主以稳定的政权为前提,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而民主则是维护稳定的基本要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认为。

  从反腐角度来看,王占阳呼吁,不抓紧推进党内民主的话,腐败会极大破坏改革开放的成果。

  中央高层显然也已经注意到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有心人统计出,在十七大报告中,“民主”一词共出现了60余次。

  延续至今,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举行集体学习。在会上,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由此来看,党内民主的建设已经在党内自上而下达成了共识,只欠缺一个推动器,专家认为,四中全会正可以提供推动的燃料。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陈保中推测,关于党内民主的探讨,四中全会或许会有方向性的表述,却很难有微观的论断,但党内民主的探索应该是不会停止的。

  按照设想,党内民主应该是党领导人民执政的保障。这其中包括,通过党内民主激活和保持党与人民间的联系,通过党内民主使党成为凝聚民意建设国家的中心力量。

  “实际上,党内民主就是党员能够当家作主。”王贵秀说。十七大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论断,这在中共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出现。

  这也体现出,党内民主在中共审视自身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党内民主框架逐渐开始制度化探索,如党代会常任制的设立,党务公开和党内监督的实质性进展,党内选举的地方民主试验如火如荼。

  基层试验当加速推及全国

  “最早,党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是‘知不易,行更难’,后来发展为‘知易行难’,知和行存在着很大的反差。”王贵秀说,“但建国60年来,党内民主取得的巨大进步还是有目共睹的”。

  中共党内民主发展至今,已经迈出相当大的步子,这在《法制日报周末》采访的学者眼中,是达成共识的。也正因为此,党内民主的成果“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更应该有“制度化来保障”。

  学者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占阳认为,目前推行党内民主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党内民主逐步落实在具体的可操作层面,“过去各种理论研究说得太多了,可以考虑落实了”。

  9月上旬,正是在四中全会召开前际,南京市在363个城市社区党委换届中全面启动了“公推直选”方式来选举领导班子。如此大规模地在大城市中进行党内直选试验,这在中共执政60年的历史中,鲜有先例。

  试验带来的情景超出人们的预想,候选人的竞选充满激情,选民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根据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统计的数据来看,选民投票率甚至超过了90%。看得出,党内外人士并不欠缺参政热情。

  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与南京市党委近年的系列作为有关。2004年,中共南京市委开始在单个社区试点“公推直选”;2006年,“公推直选”又推广到南京市高淳县所辖的全部8个镇;直至今年,“公推直选”扩大到363个社区的规模。由近5年的措施来看,南京市已成为中共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最大试验区。

  据南京市白下区宣传部副部长汪晓琼介绍,按照南京市委的制度设计,先“公推”出候选人,再“直选”社区党委书记。其中的亮点是,候选人的提名要由党员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和党组织推荐三种方式产生,改变了以往组织单一提名的方式,这从某种程度保障了党员以及群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

  除此之外,“直选”过程中的辩论环节也让人眼前一亮,计票环节更被党员形容为“民主就在身边”。

  作为此次公推直选中选出的书记,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社区党委书记陈明刚一上任,就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

  和此前不同,42岁的陈明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觉得身后有投票给自己的选民、支持自己的群众、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等千百双眼睛的注视。“社区党委是党组织最基本的细胞,面临的问题也是最琐碎家常的,群众更渴望的是我们把大道理变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正如王贵秀所言,民主赋予的权力有多大,就要背负多大的义务,“只有靠民主,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陈明在接受《法制日报周末》采访时认为,社区的公推直选是一种基层民主选举的较好形式,值得全国范围内推广。其有利于改进党内民主,能真正深入党最基层的细胞,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

  “这是真正的民主到家,透明政治,群众全程参与了选举,包括知情、投票、监督的每个环节,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到了投票环节才参与进来。”陈明说。

  党内民主应如何推进?

  在党内民主中,民主选举被认为是亟需解决且最为重要的环节。像南京“试验基地”这样的“公推直选”,更被专家呼吁,应该大幅度在国内推进,不应迟疑,不要一直试验下去。

  王贵秀也指出,要鼓励南京公推直选的探索创新,但不要总是在基层有所动作,而是要上下互动。

  这种党内民主的试验并不仅仅停留在公推直选的方式上,近年来,一些地区实行民主选举党代表、民主恳谈会等多种形式,无疑都对党内民主的推行大有裨益。

  2006年6月26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镇67名党代表被449名党员和274名群众投票选出。而本报曾经报道的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会更是将民主通过公众参与来表达,其发展10年,“温岭模式”已经成为基层民主探索的标本。

  近年来,我国人民民主、社会民主发展得较为活跃,相比较而言,党内民主却相对低调。“有人认为,可以跳过党内民主来实现人民民主,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王贵秀说,“党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内搞民主,不会像在社会上那样引起大的震动,完全可以控制,所以党内民主应该走在人民民主的前面,给社会民主做榜样,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王占阳认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应该实现一体化,“公推直选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非常好的结合载点。”陈保中说,南京的模式应该持续推行下去。

  

[责任编辑:zywhcx]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