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我们的三十年>>省院检察长30年寄语

辉煌的历程 美好的明天

时间:2008-07-09 18:27:00  作者:罗建平  新闻来源: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建平 

  前几天,宣传处的同志给我送来几张老照片,第一张照片(见中下图)就吸引住我,并深深地打动了我。照片上,一座土房子前,一片晒谷场上,一堆草垛旁,几张小木凳,一只簸箕上插着“被告人”的标志牌,一位书记员趴在临时搬来的缝纫机上书写着庭审记录,一个刑事案件的庭审正在进行……宣传处的同志说,这张照片摄于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不久,但由于年代久远,具体拍摄日期、地点乃至拍摄者现已无从考证。照片中出庭的公诉人身着便服,坐在简陋的小木凳上,认真看着案卷在说着什么,神情专注,正气凛然……

罗建平会见越南高平省检察代表团

  30年前,我们国家刚刚结束了十年动乱,明确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基本路线,重新走上了民主法制的轨道。检察机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恢复重建。

  30年间,检察事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于1978年6月重建,全区检察机关建设从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广西检察机关从重建的第二年即1979年的107个检察院发展到目前的131个检察院,检察队伍从2268人发展到今天的6400多人,办案业务从当年批准逮捕、审查起诉3000多人、立查职务犯罪案件20多件到如今的每年批准逮捕、审查起诉3万多人、立查职务犯罪案件1300多件……这一组组的数字,见证了我区检察机关3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这30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人民检察事业从恢复到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日臻完善。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我区广大检察人员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以饱满的工作热忱投入拨乱反正的斗争,维护法律尊严,匡扶社会正义;当经济建设高歌猛进之时,我区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担负服务重任,保障经济发展;当惩治腐败成为党和人民的共同期待,我区检察机关又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在严惩职务犯罪的同时,完善制度建设,注重从源头上预防,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当党中央作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我区检察机关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关注民生,保障民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30年的变化不止是检察机关人多了,办案数量多了,装备现代化了,更深远、更本质的进步是检察机关的司法理念不断更新。刑事司法不断法治化、规范化,和谐理念贯穿检察工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检察机关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公民权利保护;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广大检察人员心中,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对检察队伍和检察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深入践行,法律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办案质量逐步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不断增强。

多媒体示证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

  ――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努力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执法作风等各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检察工作,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与法律性的统一,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充分发挥我国检察制度的优越性,正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去解决检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业务与队伍、力度与质量、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等关系,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把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改进检察工作,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检察工作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民生、保障民生方面。

[责任编辑:zywanyang]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