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权威解读

五中全会解读:工资涨 社会保障职业福利提升

时间:2010-10-21 09:17:00  作者:  新闻来源:重庆晚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郭娟 制图

公报摘录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不仅引起学界关注,也掀起一场全民大讨论。

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带队就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多管齐下,即采取一揽子措施,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失衡问题。

改革改什么?

社会保障政策亟须调整

记者:经过调研,对收入分配问题有什么结论?

郑功成:收入分配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改革也非一日之功,我们建议采取中医式“抽丝去病”和西医式“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式改革,即初次分配要“抽丝去病”,积极稳妥地循序渐进;再分配则可以施行一些“外科手术”,尽快为调节收入格局做出贡献。

过去我们没有把社会保障作为财富分配的重要方式来看,实际上社会保障对财富分配格局影响重大,在某种程度上举足轻重。为什么?因为发达国家用于社会保障上的资金占到GDP的25%到30%,财政收入中的40%甚至更多的份额用于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全口径支出大概占GDP的6%左右,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不到12%,所以说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不大,这应当是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改革怎么改?

光涨工资难解后顾之忧

记者:关于收入分配改革,许多人希望的是立即看到工资大幅增长这种现实利益,而社会保障往往不能看到现实利益。

郑功成:提高劳动报酬、改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偏低的现状,可说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既定方针,但不能指望工资会突然快速增长,更不能把工资增长、劳动报酬的提升等同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我们的收入增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即期收入的快速增长,第二个是有稳定的安全预期,后顾之忧越少,才有胆量消费,才能有更有质量的生活。

即使是劳动报酬也不能只是工资,因为劳动报酬应当是工资、社会保障、职业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工资是现在拿到的,社会保险是未来预防的,职业福利有可能是年终奖、休假等等,工资要涨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光涨工资依然不能解决后顾之忧,因为社会保险是不可替代的,此外还要有职业福利,这样职工才会有归属感。

改革难在哪?

三大主要阻力已成痼疾

记者:收入分配改革多年未见实质行动,难在哪里?

郑功成:今天的利益失衡格局毕竟是几十年来形成的,调整起来难度肯定非常大,但也不是不可能实现。

改革的阻力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利益格局已经形成,既得利益者或特殊利益集团不可能自动放弃在财富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第二是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本身也是阻力,很多政策已经实行几十年了,一下把它矫正过来很难。

第三是政策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构成了无形的阻力,实践中产生的摩擦而带来的抵消作用不容忽略。

收入分配改革即“分好蛋糕”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我们估计,要将收入分配格局逐渐恢复到相对合理或公正的程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新京报

[责任编辑:zywfq]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