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时政专题>>正义基层行走进山东>>本网专稿

滕州检察院公诉科张西明:行于民心之间

时间:2012-03-13 15:48:00  作者:李永刚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张西明接受记者采访。姬刚 摄

张西明接受记者采访。姬刚 摄

  正义网山东3月13日电(见习记者 李永刚)在枣庄市的检察系统,张西明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尽情挥洒着热情和智慧,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不惑之年,沉稳踏实——这是初识张西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张西明,滕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法律硕士。先后从事侦查监督、民事行政检察及公诉工作。 

  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在求知中增长才干,在创新中成就事业。他先后荣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全省民行检察“十佳办案人”等称号,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检察院和滕州市委政法委分别作出在全市检察机关和政法系统开展向张西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2008年,他被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被山东团省委、省政府等机关荣记个人二等功。参加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检察机关作巡回报告,受到广泛好评。2011年又被评为“感动枣庄十佳政法人物”。 

  人到哪里,公正到哪里 

  张西明担任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多年,一件件关注民生的“小事”,彰显了他一心为民的赤诚之心。 

  一位叫孙传惠的老太太到检察院申诉。年过花甲的老人老伴早逝,腿有残疾,但很有爱心,几年前省吃俭用领养了三个孤儿。因被他人假冒签名贷款,法院判决她偿还16.8万元银行债务,后又查封了她唯一的住房。 

  “面对老人的哭诉,我感到很揪心,经过详细询问,感觉事情更加蹊跷:老人说她从未贷过款,也没签过任何字,怎么就欠了这么多钱呢?此案如果得不到公正对待,老人和周围群众岂不对社会、对法律失去了信任?”张西明对记者表示。 

  经张西明和他的同事严审细查,发现了老人的冤屈,经依法抗诉,法院再审改判,免除了老人的偿还责任。2007年隆冬,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老人将一面绣着“人民的好检察官”的锦旗送到检察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对公平正义守护者深表敬意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孙传惠老人拖着病退,一瘸一拐来到检察院,她将一面锦旗和自己亲手勾织的四副线手套,送到张西明手中:“天冷,你们出门办案别冻着手啊!”临走前,老人站在大雪里,面对办公楼上庄严的国徽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知道,这一躬何等珍贵:这是弱势群体对法律的信任,是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守护者的深深敬意!”讲起那天的情景张西明感慨地说。 

  就是凭着这样一颗对人民、对社会、对法律负责的公正之心,张西明办理每一起案件,审视每一个环节,倾听每一次申诉,做到起诉准确率和有罪判决率均达100%,所办案件“无违法、无上访、无缠诉”,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形成良性互动,以公正执法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人到哪里,倾情到哪里 

  张西明刚到检察院民行科时,就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申诉人李老汉,一场合同纠纷官司整整打了四年。屋漏偏逢连阴雨,老伴又被诊断为骨癌。近乎绝望的李老汉来找检察院,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七十多岁的他,来到办公室,“噗通”一声跪下,恳请尽快结案,拿钱治病、拿钱救命!特事特办!征询老汉同意,张西明立即改抗诉为息诉息访。但对方当事人极力阻挠,案子成了烫手的山芋。 

  张西明说:“我咬咬牙,再难也得办!四年的案子,没日没夜的跑了二十天,终于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李老汉拿到了45000元救命钱,结束了旷日持久的诉讼。看到当事人拿钱时激动的心情,我油然而生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自豪。” 

  便民接待站 更好的维护老百姓权益 

  为了更好地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向检察长建议在律师事务所设立了便民接待站;为了让法律监督取得实效,和同事们制定了《抗诉案件跟踪问效办法》,创造了被誉为“三位一体”响当当的民行检察“滕州模式”。几年来,我们曾使结仇七年的叔侄握手言和,为脑瘫患儿刘闯依法索赔13万元,为外地弱女子王秀玲讨回公道,为民工何开祥要回了血汗钱,为民营企业新盟公司免除非法债务110万,做好了李继绍等30多人赴省进京申诉的服判息诉工作……每当看到受伤害的心灵得到抚慰,我们的内心总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责任编辑:zywys]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