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检察院不断创新预防职务犯罪的新途径,丰富预防工作的新载体,不仅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区域性预防职务犯罪协会,建成了第一条预防职务犯罪廉政警示教育街道,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尤其是在2009年建成了全国第一支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队伍,成为该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又一项创举,也为成立全国第一支民间性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队伍的试点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2009年5月18日,在青岛市香港花园广场,市南区检察院与珠海路街道办事处联合建立的“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服务站”,在这里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全国第一支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队伍正式成立,作为首批聘请的16名志愿者将全面参与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有助于形成一个由政府支持、检察机关发起、全社会关心、志愿者积极参与的预防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网络大格局,推动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青岛市市南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炜可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日常工作中,志愿者除开展预防心理矫正、“廉内助、贤内助”等社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警示宣传教育及咨询之外,还将全面参与配合检察机关开展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社区开发建设、拆迁改造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及时收集上报各类职务犯罪的有关信息,确保政府投资安全。
“关心支持检察工作、志愿服务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广大市民都能积极参与到社区预防职务犯罪体系建设之中。凡是在司法系统工作过的人员,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过纪检监察、审计、熟悉工程建设及招投标等工作的人员,法律专业大学生,从事犯罪心理研究及矫正的人员,都可以自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之中。”市南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宋国良介绍说。
警示宣传教育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社区工作的安排,志愿者以上法制课、开座谈会、参观警示宣传教育展览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区预防职务犯罪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入社区服务的同时,积极做好驻社区单位的警示宣传教育。
借助志愿者服务站这一平台,2010年5月26日,市南区检察院与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在市立医院东院区共同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这样一来,社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有了长久阵地,推动了社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创新发展。
座谈会是志愿者互相交流沟通、制定服务计划、确定服务内容的重要形式,每月一会,雷打不动。比如,市南区检察院召集志愿者在香港花园居委会召开以“如何做好社区拆迁改造过程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主题的志愿者座谈会。座谈会还邀请了市南区开发建设局工作人员、居委会主任及社区群众参加。市南区开发建设局工作人员就如何做好燕儿岛路二期拆迁改造过程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了介绍发言,居委会主任及社区群众提出了社区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和意见。针对社区群众提出的签订拆迁协议确定安置房屋顺序号的领取发放可能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问题,志愿者纷纷发表意见,市南区开发建设局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解释答复。通过现场座谈,确定了由市南区开发建设局工作人员召集志愿者对该问题进行专题座谈的计划,社区群众对这一工作计划表示满意。
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志愿者服务站先后开展了以“预防职务犯罪,创建和谐社区”等为主题的宣传咨询活动8次,接受社区群众现场咨询300余人次,对群众在燕儿岛路、汕头路社区拆迁改造中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咨询进行了现场答复和登记,并从中发现房屋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2起,房产管理工作人员赵某某、黄某某被依法查处。结合这2起案件,该院主动发挥志愿者作用,积极做好相关单位或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有效化解了300余名社区群众的集体上访。
为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市南区检察院还将把志愿者队伍逐步向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延伸,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深化预防职务犯罪志愿服务,必将进一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洁氛围,逐步打造社区预防职务犯罪社会化网络格局,使社区预防职务犯罪活动蓬勃发展。”张炜可副检察长说。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