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检察日报》结缘,现在掐指算来,也只有十来个月的时间。说句实在话,在进入检察院工作前,我对《检察日报》一无所知。自从结识了《检察日报》后,使我这个早先从事过新闻写作经历的人,更加坚定了我与报社处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更加激发了我对新闻写作的热爱,而且笔耕不辍、愈写愈奋。
八年前,我由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调入乡镇从事宣传工作。办公室里订阅的一份份报纸,渐渐成了我的必读之物。当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情,给我们当地市委机关报——《泰安日报》投出第一篇新闻稿后,令我大感意外的是,自己的第一次投稿竟被采用。此后,我更用心地读报、更认真地写作,时而有一篇篇稿件见诸报端,使我与报纸结下了深深的“文缘”。那时,周围的同事都亲切地称我为“土记者”。可同事们却不清楚我写作中的辛酸,很多稿子都是我靠夜里加班写出来的。尽管很辛苦,可每当手拿着带有墨香的报纸,看到自己的稿子变成铅字时,我的心里自然像吃了蜜一样,那种喜悦早把疲劳赶得远远的,我切身体会到了做“土记者”的幸福,更是快乐的。
去年7月初,我有幸进入检察院工作。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名字借报纸之力早已“名声在外”的缘故,还是脱离不了干老本行,被领导安排到院政治处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天上班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放着那堆成小山似的报纸就强烈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心和手顿觉一起痒痒起来,随即走向前习惯性地抽取其中的一份报纸就认真地阅读起来。这些年,不论我走到哪里,看到报纸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报纸总在我的心中存留着一份独特的神圣。
当我看到平生以来第一份飘着油墨芳香的《检察日报》时,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激动……在认真浏览手中这一期《检察日报》各个版面和细细品读每篇文章之后,我更是激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体会到与先前所接触各类报纸不一样的感觉,在林林总总报刊中让我领略到一道新的靓丽风景。《检察日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
虽然它是检察系统的专业性报纸,但它定位高、气魄大,版面美观、栏目新颖、稿件质量高、可读性强,能带给读者一种新感觉、新视角、新思维。报中那些优美精炼的文章让我耳目一新,它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生,雅俗共赏,读来令人长知识、开眼界,真可谓一报拿在手,是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师益友。尤其对于我这个刚踏进检察院的大门,一开始对检察业务不熟悉,《检察日报》这份报纸对迷茫中的我无疑是夜空中的星光。从此,我每天必看《检察日报》,如果不能及时看到报纸,就感到怅然若失,《检察日报》成为我每天的精神大餐。
在与《检察日报》亲密牵手中,每每读着报上的文章,我总是痴痴地想,什么时候我的文章能变成这个报的铅字?哪怕是一小块“豆腐”也行。两周后,我就开始跃跃欲试向心仪已久的《检察日报》投稿。我自认为自己在新闻写作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以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也是常有的事。可是当我真正拿起采写新闻的笔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报社对稿件质量的严格要求之间,相差如此的悬殊。
在相继投出几篇稿件后,结果却是杳无音信,无奈中我告诫自己:要么在失败中沉沦,要么在艰难中奋斗,那份炽热的情怀,磨砺成美好的向往……在我受挫折的时候,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业务知识方面给予了我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后来在省院记者站卢金增老师的指导下,一篇题为《山东宁阳:40名检察官当上“法制村副主任”》的稿件刊发在2010年8月8日《检察日报》第二版头条位置。
这一篇稿件的刊发,犹如黑夜中点亮一盏明灯,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读报写作已养成一种“铁打”的规律,每当有灵感来临,我便迫不及待抓住它,生怕稍纵即逝。直到有一天,我在《检察日报》看到了熟悉的标题,就象是一位母亲在成群的孩子里一眼认出自家的宝贝一样,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赶紧掩门乐滋滋一字不漏看完文章,每读一个字就是一个笑意,仿佛开了一个口子。在省院记者站和报社编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给《检察日报》写稿水平有了逐步提高,由过去只能写个“豆腐块”发展到向“重头稿”挺进,甚至有2-3篇稿件还刊发在头版头条位置,其中《山东宁阳:“半月谈”让产业城“亮”起来》这篇稿件,县委书记阅后还做出重要批示,在社会上大大提升了检察院的形象。我常常将见报稿与我的投寄发送稿进行对照比较,细品其中的差距,也由衷地在心里说:“谢谢检察日报社,谢谢关爱帮助我的编辑老师们!”
更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检察日报》圆了我第一次进京梦,留给我终生难忘的记忆。今年5月上旬,我竟然有幸作为山东9个学员之一,参加了检察日报社在北京举办的第24期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在短短的7天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闻知识与实务,我还第一次游历了心仪已久的首都,参观了神往已久的报社,见到了报纸各版面的编辑和记者,完成了许多从想象到现实的“叠合”。直到现在,我还兴奋不已。
笔耕不辍,情系新闻写春秋。时光匆匆如流水,一晃眼,我已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八年,这些年,我过的很愉悦充实,相继在各类报刊发表新闻稿件600多件,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多篇稿件被评为“好新闻”,我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但这些小成就我并不满足,我很幸运是在我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与《检察日报》结缘,光荣地成为《检察日报》的一名通讯员,我感到很自豪,也让我倍加努力。由是,我奋斗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再过一个月,就到了《检察日报》20周岁的生日。作为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理应讲究孝道,知恩图报。有鉴于此,我倍加珍惜我与报社的情,倍加看中我与报社的义,倍加关注检察日报的成长。在衷心地祝福报社明天更加美好的同时,我想说一句:爱它的真心永远在,梦想的生活更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检察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