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文化专题>>检察日报20周年征文>>征文作品集锦

王树军:“院”外人的良师益友

时间:2011-06-14 16:17:00  作者:王树军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说句心里话,当看到《检察日报》为庆祝建党90周年、人民检察事业创立80周年、创刊20周年,而举办“我与《检察日报》的故事”有奖征文启事后,当时我想如果参加,编辑和同事们一定会说,我是冲“奖”去的,一是因为我不是检察系统人员,属于“院”外人士;二是因为我平时擅长“舞文弄墨”得奖颇多,属于强项发挥;三是因为我经常为他人“歌功颂德”,有“阿谀奉承”之嫌。尽管始终没有“奋笔疾书”,但是一直“蠢蠢欲动”。 

  俗话说,内因是决定因素。当看到报上连续发表了众多热心、忠实读者作者感人动人的真情“故事”征文之后,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再也按捺不住感恩激情的撞击和引力,打败了心存的误解芥蒂和无关忧虑,毅然提笔写下了这篇算不上“故事”的征文,亦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和情感倾诉。 

  渊源有因,情脉相连。说起与《检察日报》的故事,还得从五年前开始,那年,我们的吴董事长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之后,意外享受到了上级机关赠订《检察日报》的待遇。我作为集团负责报刊订阅和分配的领导,面对收发员提出的《检察日报》发给谁的疑问,当时我也“迷惑”了,因为我没有订阅呀,与邮政局发投人员联系后,才知道是上级机关专门赠订给人大代表的。出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加之本身就爱好读报的我,当然要利用主管的“优势”捷足先登一睹为快了,读过之后发现《检察日报》不仅是为检察系统办的,更是给全社会办的,因为她不拘泥于“专业”和“系统”的束缚,文章、报道适合于所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阅读,“专”而不高深“刻板”,“系统”而不“媚内排外”,具有兼容性强,内外部适宜的特质,尤其是新闻消息和文艺作品,“院”内外皆益,突出了立足“检察”系统全面服务社会大众的特点特色。 

  怀着激动和“示好”的心里,我亲自把《检察日报》送到了董事长的案头,见我亲自送报来,董事长忙放下手里的材料,不加迟疑地将《检察日报》捧在手里,饶有兴趣的看了近一个小时,然后问,谁订阅的《检察日报》啊?不是咱们订的,是上级机关给人大代表赠订的。我答道。这份报纸好,能教育咱们如何做到廉洁自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对企业发展有好处,以后咱们报纸(集团内部报纸)也要选登些《检察日报》上的报道文章,让大家受教育。得到董事长的首肯,着实不易,从中我也更加认识到了《检察日报》确实有“价值”。 

  一转眼,五年过去了,《检察日报》也悄然陪伴了董事长和我五年,陪伴了我们集团五年。这五年,她给我们传递了许多检察机关惩治腐败反腐倡廉的成果信息和成功经验,陶冶了我们干部职工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我还发挥特长,在报上发表了个人观点言论。现在,除了每期我都先睹为快外,还在内部宣传栏和简报上摘发了《检察日报》的报道和文章,受到了干部职工的喜爱。通过读报学报,我们集团的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守法守纪意识进一步增强,连续多年没有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干部职工关系和睦感情融洽,使集团生产经营稳步发展,成为全省民营企业的典型,可谓受益匪浅。 

  伊索寓言上说,那些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所以我写这篇征文稿,既是感恩之言,又是报喜之谈。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东华集团)

[责任编辑:zywsgy]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