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2日,是我最欣慰的日子,我的第一篇稿件在《检察日报》的“信息快车”栏目中发表,我拿到报纸阅读很多遍这百余字的“豆腐块”文章,心中说不出的喜悦,这也是我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次日,我也收到了我院原政治处主任于敏等领导和同志们的祝贺和鼓励,同时祝愿我继续努力,挖掘潜力,力争在《检察日报》发表更多的稿件。
我虽1989年参加工作,但在单位做驾驶员工作近10年,又到驻看守所检察室工作5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很少阅读《检察日报》,更不了解版面要求和投稿方向。直到2005年6月份,我被调回监所检察科做内勤工作,负责撰写《监所检察信息》和新闻稿件,由于我长期没有写作经验,工作的变动对于我来说即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怎么办?我开始每天阅读《检察日报》,探讨新闻稿件的写法,凭借丰富的驻所检察经验,慢慢地开始撰写各种信息和稿件,经过众多次失败,仍然充满激情,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随着我在报刊发表新闻稿件的增多,得到院领导的重用,被调到政治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仍然抽出时间阅读《检察日报》,掌握检察工作的动态,精心琢磨各个版面、各个栏目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同时留心单位的人和事,注重挖掘检察工作背后的新闻线索,默默耕耘,潜心写作,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检察日报》发稿数量逐年增多,期间又得到《检察日报》驻山东记者贾富彬、卢金增精心指导和鼓励,仅2010年上稿高达30余篇,今年上半年发表稿件近20篇,其中《折翅的小鸟儿重新飞翔》、《悲剧本可避免》两篇上千字的稿件分期在《检察日报》发表,并且还有十多篇几千字的稿件在“正义网”、《山东检察》和《法治瞭望》等刊物上发表,实现了由“豆腐块”到“大蛋糕”的华丽转身,并经常受到检察长等院领导和同志们的称赞和鼓励。
我感谢《检察日报》驻山东记者,在困惑时给我指点迷津,在消沉时给我鼓劲加油,同时感谢《检察日报》,它使我充实了生活,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笔力,还结识了许多未曾谋面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等朋友,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祝愿《检察日报》的明天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唐县检察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