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和检察院打过交道。检察机关在我心里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我从没有想过,这辈子能和检察机关有上联系。
那是2008年一个雪花飘舞的严冬,我们中医院急救分站接到郎溪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去作一次急救技能知识培训讲座。诧异的我心里一阵惊喜,没想到人生的机缘里我会这样结识检察院。
当我们的车停在检察院那座高大的建筑物前时,我凝视高楼顶端庄严的国徽,踏上威严高大的台阶,步入检察院六楼的会场。会场里早已整整齐齐地坐满了身着检服英姿飒爽的检察官。胆怯的我心中怦怦直跳,憋红了脸,怯生生地在座位上坐下来。
一位检察官见状,轻松地言语活跃了紧张的气氛,使我很快镇静下来。整个讲课期间,我没有听见一声手机的铃声,也没有看见一位面露倦容的听众。从始至终只见提笔,只见托腮,只见一双双聚精会神的眼睛。在做现场技能操作培训的时候,一位位检察官身先士卒,一名名法警员跃跃欲试,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兴趣。
在这份热情的驱使下,课后我们情不自禁地和他们交谈起来。我尝试着向检察官们询问一些关于他们工作的性质和范围。“看看这份报纸吧。”一位检察官向我递上了一份《检察日报》,我不好意思地把报纸装进随身的包里,带回家慢慢读起来。
通过阅读《检察日报》,我开始对检察院有了新的认识。检察机构并不是高高在上让人来敬仰的,他有着血肉之躯,他贴近我们的生活,他的存在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脉脉相连。
说来也怪,从对检察官的认识中我开始认识《检察日报》。带着这份认识的好感,我开始在我们单位阅览室里关注起以前从不关注的《检察日报》。从认识人到认识报,从认识报再到认识人、认识事。慢慢地我和《检察日报》结成良师益友。
我发现《检察日报》里登载着许多在生活中的事例,每一件事例从来龙到去脉都有着具体的案例分析,读后让人无师自通。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我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我再把这些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正确引导身边的事。在我的影响下我周边的人也开始阅读起《检察日报》,我们共同关注《检察日报》,共同探讨《检察日报》。《检察日报》搭建了一个让大众知法懂法守法的平台,让正义之光在社会大舞台上熠熠生辉。
转眼《检察日报》走过风雨兼程发展的二十年,虽然我和《检察日报》结缘时间并不长,但这种结缘与人、结缘与报的心缘在我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和《检察日报》走过过去的二十年,更期待和《检察日报》走向未来的二十年。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