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引导下,我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检察官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检察机关的决策与部署,记录着检察事业的辉煌进程,并从一个法律“门外汉”走进全市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人才库,成为领导和同志们眼中的“笔杆子”。
2005年底,在藏北高原服役15年的我转业后被分配到检察院工作。说实话,在部队时终日里不是在训练场就是在射击场、投弹场,整日里口中喊着的是口令、手中摆弄着的是武器,根本没有想到以后会拿起笔,做一个检察工作宣传者、记录者。上班后,面对新环境、新工作,对业务工作一点都不懂的我,只能听从领导的安排,干着收发文、档案管理等“杂活”。“郁闷”之中,我偶尔也会拿起久已不用的笔,试着从字里行间找一点“快乐”。《检察日报》就在这时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了我忙里偷闲时的唯一朋友,成了我从事检察文字工作的引路石。
由于对检察机关的职能还不熟,所以那时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借助《检察日报》了解检察工作。领导看完的报纸我都会想方弄来,并把报纸上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专门的剪辑本中。2006年2月7日,院里对宣传调研工作进行总结后,我试着参考《检察日报》中类似信息的写法,写了一篇正文不足100字的稿件--《洋县检察院重金奖先进》投给《汉中日报》,两天后这篇小稿子被《汉中日报》刊登,此后陆续又有5篇稿件被媒体刊用。2006年5月17日,这是一个在我生命里很重要的日子,我写的稿件被《检察日报》·信息快车栏目刊用,虽然不足百字,但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发表稿件,内心的喜悦自然无法言表。2007年11月,检察长安排由我拟写人代会上的《检察工作报告》,由于常看《检察日报》的原因,对检察专业术语早以不再陌生,加之常写宣传稿件,对院里的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也了然于胸,很快报告便送检察长审阅,交由检委会批准定稿,当年获全票通过。此后,在《检察日报》的引导下,我撰写的稿件先后被《人民网》、《正义网》和《检察日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等媒体刊用400余篇,撰写的调研文章也被《人民检察》·陕西版、《汉中检察》刊用20余篇。“优秀新闻宣传员”、“调研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三等功”等荣誉也接踵而来。
这些成绩,领导们看在眼里。我先后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并担任了检察院党支部副书记。
《检察日报》领我一路走来,让我与检察文字工作结缘,让我从“郁闷”中走出,让我在繁杂、沉重的工作中竟然有几分成就感和自豪感从心底滋生漫延……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