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旧专题频道>>文化专题>>检察日报20周年征文>>征文作品集锦

周红彬:十六年的情谊

时间:2011-06-30 14:49:00  作者:周红彬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与《检察日报》相识,已经十六年了,记得初次接触《检察日报》,那是在1995年的春天,那年3月,我通过公开考试进入检察院工作,上班的第一天,科长就向我推荐了这份报纸。十六年来,我与《检察日报》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交,这份情谊绵绵不绝;十六年来,我从一个检察业务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全市检察业务尖子,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到基层院的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层干部,可以说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检察日报》的功劳;十六年来,读报和投稿成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检察日报》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挚友,更是我事业的引路人! 

  记得95年我刚到检察院时被分在经济检察科(反贪局前身),上班第一天,我问科长跟哪个师傅学徒,没想到科长交给我一撂《中国检察报》,并说你先跟她学吧,我当时一楞,还没明白科长的意思。没想到,等我读完这些报纸心里豁然开朗,没想到我们检察机关自己还办了这样一份好报纸,更没想到检察机关的所有业务工作报纸上几乎都涵盖了。在《检察日报》这位师傅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较快地进入了角色,当年我就参与了几件有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并逐渐成为科里的办案骨干。此后,我就与《检察日报》这位无声的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慢慢地开始喜欢上她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新到的《检察日报》,甚至有时我为了提早看到报纸,我会在吃完晚饭散步时到传达室找守门大爷提前阅读刚到的报纸,一睹为快。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的工作岗位经常变换,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坚持每天阅读《检察日报》。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解的问题和困惑,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检察日报》这位良师与挚友,我总能从她那里找到解决的方案。我在享受《检察日报》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没忘记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每当有新进的大学生分到我所在科室工作时,我总是像老科长一样向他们推荐《检察日报》这位老师。 

  《检察日报》带给我的另一大乐趣是向其投稿。进检察院的第二年,我在科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怀着忐忑的心情试着向《检察日报》投出了第一篇稿件,当时心里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过了几天,一张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就寄到了我的手上,我的稿件被刊登在1996年3月26日的中缝,虽然不到100个字,但这毕竟是我人生当中第一篇变成铅字的稿件,而且是发表在国家级的报刊上,那股高兴劲一直持续了很多天,如今这张已经泛黄的报纸成了我的珍藏。此后,我经常向自己钟爱的《检察日报》投稿,虽然采用率不是特别高,但是每年都有文章在报上发表,多的年份有十来篇。我尝试着向不同的版面投去不同体裁的文章,社会万象、观点快递、咬字说法、方园大观、信息快车、预防快讯、民主足音等等栏目都有我的稿件见诸报端。有时候,经常有朋友、家人、同学打电话给我,说是在《检察日报》上又看到了我的文章,每当此时,我心中的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为此,我也赢得了领导和同事赞许的目光。时常有人问我,你怎么那样喜欢向《检察日报》投稿,我告诉他们,一是《检察日报》是我们检察人自己的报纸,二是《检察日报》的编辑用稿的标准不是看作者的名气大小,而是看重文章的质量,不拘一格选文章。 

  对《检察日报》的情谊实在不是一篇短短的文字所能诉说完的,以上文字,权当是一位基层检察官送给自己良师挚友的一份生日礼物吧!我深信,在我有生之年,我与《检察日报》的这份情谊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责任编辑:zywzf]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