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文化>>文化时评

从天价古画被贱卖看古董鉴定乱象

时间:2012-12-24 09:53:00  作者:杨涛  新闻来源:千龙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近年来,古玩字画收藏之风日盛,收藏爱好者们不惜砸下重金,只求“淘”到真宝贝。然而在河南郑州,一对兄弟怀揣着家传的古画去河南卫视《华豫之门》参与鉴宝活动时,找专家刘岩“鉴宝”,被鉴定为赝品后以17万元卖出,一年后发现这件家传宝贝,竟在拍卖行拍出近9000万高价。  

  “专家”刘岩断言古画是赝品,并积极撮合持有者贱卖,时隔一年买主却卖出天价,“专家”就有欺诈的嫌疑,合同无效,法院应当予以撤销。此外,媒体还报道“所谓的鉴宝专家刘岩竟有两个,他们不仅同名同姓,而且简历也基本一样,只不过一人在广东东莞,一人在北京。谁才是真正的专家,着实让人真假难辨。”如此,这个让人贱卖古画的“专家”是冒充他人进行鉴定,那不仅仅是欺诈的问题,还可能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介入调查。  

  当下的古董鉴定市场称之为“丛林社会”并不为过,这个市场是专家林立,鱼目混珠,毫无规则可言,一切向钱看。因此,法律如果再不出手,任由这个市场 混乱下去,不仅将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更让这个市场本身走向没落。  

  法律首先应管管这些所谓的“专家”污染资质问题。必须制定相关的鉴定法律、法规,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特别要对鉴定机构的资质认证、鉴定人员资格的认证、鉴定的程序与方法及鉴定专家的职业道德等规范起来,并明确相应的行政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让那些假专家、伪专家在制度面前露出本相,同时,将那些不合格、不道德的专家淘汰出市场。  

  其次,要通过制定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让那些故意作虚假鉴定或者由于重大过失作出虚假鉴定的专家承担民事责任。专家之所以敢于随意鉴定,就是利益高而风险小,要防范他们随意鉴定,就是要让他们随意鉴定承担高风险。  

  最后,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对那种以“专家”身份或者冒充专家身份配合他人欺骗公民古董贱卖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要严肃追究这种诈骗的行为。(杨涛) 

[责任编辑:zywliufan]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