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评论>>实时评论

她们的神话,谁的笑话?

时间:2016-11-30 08:46:00  作者:许身健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核心提示:

  ·这让人不禁思考个中缘由,是什么催生了这样的笑话,她们的神话所嘲笑的对象是什么?换言之,她们的神话是谁的笑话? 她们创造的神话嘲笑了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

  ·听司考名师们“带功报告”般的复习内容串讲,听上去很过瘾,但通过司考还是要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

  ·应该认真思考这些神话所折射出的问题,改革司法考试以及法学教育,不能让他们一再成为神话映衬下的笑话

  11月22日,是司法考试公布成绩的日子。一则新闻引起了法律圈热议——“32岁妈妈成为司法考试四川省状元”,而且,人家还是“非科班、哺乳期、零基础备考”。“法盲”成考霸,令人瞠目结舌。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从“法盲”到考霸的神话。“一个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只用了仅仅一个月时间,奇迹般地一次通过了号称天下第一考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且过了全国分数线。据说,这位考生之前向单位请了一个月假,在家备战司考。她借了十五本法学本科书籍,收集了各种讲义资料,然后消失在人海里……”“人间蒸发”一个月就能通过司法考试,真叫人啧啧称奇。“法盲”一个月就过司考,谁敢说这不是一个神话呢?

  司考成绩公布之后,周遭几家欢乐几家愁,法学本科毕业生、在读研究生通不过司考的大有人在,对比上述两位“法盲”考霸创造的奇迹,让那些落榜的科班生情何以堪啊,简直让她俩狠狠地打脸——落榜者虽然受过正规法律院校的法学教育,竟然不是“法盲”的对手,特别是学习法律好几年,不如人家三十天,这不是笑话是什么?这让人不禁思考个中缘由,是什么催生了这样的笑话,她们的神话所嘲笑的对象是什么?换言之,她们的神话是谁的笑话?

  显而易见,她们创造的神话嘲笑了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据统计,法律科班出身者的司考通过率与非法学专业出身者相比几乎不相上下。究其原因,司法考试就出题形式而言,偏重于相关法条,题目多数是直接来自法条的变种,考试注重考生对法条具体内容的记忆。这样,非法律专业出身的考生可以通过短时间突击学习来掌握法条,短时记忆力强者在司法考试中可以占尽先机。法学专业科班出身者尽管对司考所涉及科目的内容有过系统学习,但还是要拿起厚厚的法规汇编及辅导教材。瞄准司法考试的法科生对与司法考试关联性不高的课堂学习意兴阑珊,法条汇编成了通过司考的不二秘笈。德国、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法科生逃课去上司法考试补习班,我们这里也不知不觉出现了前者的法学教育乱象,司法考试培训机构运用巧妙商业手段进入校园,有些机构在考生眼里被视为“新东方”般神奇的存在。殊不知,“新东方”关于“托福”“GRE”考试应试能力的辅导之前提是上述考试出题规范,有规律可循。放眼我们周遭的司考培训机构,尽管他们把自己包装得如“新东方”般神奇,在考生眼里,与机构签约的司考名师仿佛有点铁成金的神奇之手,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心理暗示。听司考名师们“带功报告”般的复习内容串讲,听上去很过瘾,但通过司考还是要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单就命题讲,我们的司法考试离“托福”一类的考试存在不小的距离。因此,就应试技巧辅导而言,司考培训机构与“新东方”的距离不是以道里计。

  每年司考成绩公布,媒体总公布让人似曾相识的神话,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这些神话所折射出的问题,改革司法考试以及法学教育,不能让他们一再成为神话映衬下的笑话。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贾潇]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