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用历史的眼光看,进京证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了遏制交通拥堵、确保京城安全、维护交通秩序、尾气环保控制、进京车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改进应该迎合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的大局,政府职能向简政放权、便民服务扭转,以及在各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政府应该由传统的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由“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
据媒体报道,一位北京市政府官员向媒体记者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讨论,是否取消外地车进京证。这一释放的信号表明,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许外地车进京“隔三差五”办理进京证的制度将会成为历史。
外地牌照车辆进京需办理进京证这一制度是历史的产物,是由北京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虽然民意倾向于取消进京证,但用历史的眼光看,进京证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了遏制交通拥堵、确保京城安全、维护交通秩序、尾气环保控制、进京车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在当时看似积极的管理方式,今天看来也许已经过时,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比如进京证不仅困扰着外地车辆,也对京津冀一体化后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很多群众反映,因为大家做生意,进出北京的很多。很多工厂在河北,经常需要来北京找项目,去天津发货,每个星期可能来回很多次。办进京证很多时间就花在路上,这种证件不仅起不到减少交通堵塞、减少北京车辆数量的目的,反而凭空增加了北京车流量,加大了交通压力。
办理进京证的目的在于“限”,其要害也在于“限”。既然这种“限”现在弊大于利,矛盾突出,那么就应该进行改进。这种改进,应该迎合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的大局,政府职能向简政放权、便民服务扭转,以及在各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说,取消车辆办理进京证制度,祛“限”便民是大势所趋。北京市政府官员的行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
无疑,取消进京证制度,对北京的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挑战,逼迫着北京市政府由传统的行政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由“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相信包容的北京、改革的北京能够在这道课题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并给其他城市的管理带来积极借鉴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