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受官本位的影响,说着就习惯地就打起了官腔,陈述变成了演说,辩解变成了报告。坊间把这种现象称为“官本位惯性反应”。
·喜欢作报告的贪腐官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芸芸众生需要他们的解惑指点迷津,因而高高在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法庭不是演讲的舞台,更不是作报告的会场,是贪官还是清正廉洁的干部?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都不靠谱。
近日, 安徽贪官、有“土地爷”之称的王尔发涉嫌受贿案在合肥中院开庭审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王尔发不仅当庭否认受贿百万,反而还即席发表了一番“廉政讲话”,称自己多年来一直坚决抵制受贿。(7月31日安徽商报)
王尔发说,自己在马鞍山当过4年民政局长、10年国土局长,在省里当了国土资源储备发展中心主任,都是一把手,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坚决反对受贿,“谁不想要钱?但这个钱不敢要。因为要了这个钱,我要后悔终生,对不起党,对不起家人。 ”
如果去掉有国徽高悬的法庭背景,把王尔发置身于他原来所在单位或者其他会场,应该说王尔发的“廉政演说”还是很精彩的。尤其是他那句“因为要了这个钱,我要后悔终生,对不起党,对不起家人”的话,可谓掷地有声,正气凛然,让人肃然起敬。如果王尔发不是贪官而是清正廉洁的干部,也许这句话可以作为经典的警世名句让人铭记。但是现实没有如果,回到法庭环境,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廉政演说”就成为了讽刺。
王尔发利用辩护或陈述机会,大言不惭大谈廉政,自然有些“自己的屁股流鲜血,还在给别人治痔疮”的滑稽。当然,他演说的本意是为自己开脱,证明自己一贯廉洁,“坚决反对受贿”。只是受官本位的影响,说着就习惯地就打起了官腔,陈述变成了演说,辩解变成了报告。坊间把这种现象称为“官本位惯性反应”。
此时,让人想起一句“虎死不倒威”的俗话,意思说虽然老虎死了,但威风还在那里。好多贪官也是这样,尽管被抓但官味尚存,本性难移,连交待问题也如同作报告下指示。喜欢作报告的贪腐官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芸芸众生需要他们的解惑指点迷津,因而高高在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的上午还在作报告,下午就被纪委带走了。这种好人与坏人的瞬间转换说明,其实真正需要解惑的,是他们自己。比如当过多年“一把手”的王尔发还不知道什么叫廉耻,如果他解惑了,也就不会丢那个脸在庭审中作“廉政演说”。
王尔发想通过“廉政演说”感动法官和社会,以规避法律制裁。不过法庭不是演讲的舞台,更不是作报告的会场,王尔发是贪官还是清正廉洁的干部?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都不靠谱。相信法庭是公正的,并不会无中生有乱治罪,或因其否认而无处下手,也不会因其“廉政演说”水平高而对他网开一面。
评价王尔发的“廉政演说”,可以用言不由衷概括,唯一可以“点赞”的,就是他还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共产党员。可惜他没有珍惜,没有经受住考验,沽名钓誉,腐败变质,其廉政秀的包装,经不起“三严三实”的检验,被打回原形,成为又一个警示广大党员干部的反面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