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加一把力

时间: 2015-11-03 08:59:00 作者:范建生 新闻来源:正义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没有用“决定”字眼,而是用“建议”的表述,表明执政党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尊重广大人民意愿,尊重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虚怀若谷、共商国是、接受监督、放眼未来的情怀

  ·小康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司法改革,就是让执法部门的工作更高效,体现出公平正义的最大价值,助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拿下“最后一公里”,为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翘首以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建设美丽中国再次谋篇布局,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而发展,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需要新理念的引领。这次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五个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其中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发展的人民性和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号大事。正因为这个缘故,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没有用“决定”字眼,而是用“建议”的表述,表明执政党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尊重广大人民意愿,尊重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虚怀若谷、共商国是、接受监督、放眼未来的情怀。建议广泛吸纳民智民意,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完美科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群众向贫困宣战的一场伟大战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无疑是再一次向全党发出的一场动员令。适应、把握、引领发展的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的责无旁贷的主要工作。尤其是在扶贫攻坚中,要做到有定力,精准发力和持续发力,坚持不懈,一鼓作气拿下一个个扶贫的堡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还需要法治给力。依法维护和服务于发展的环境和秩序,是执法机关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小康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撑,司法改革,就是让执法部门的工作更高效,体现出公平正义的最大价值,助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福于亿万中国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和国家已经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全体中国人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纲领引领下,克服一个个困难,迈过一道道险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专栏介绍
最新文章更多>>
·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画出新时代最大同心圆
· 积极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奏响时代最强音
· 学习廖俊波,真心为人民
· 回应社会关切见证检察时代担当
· 用理想信念支撑“看得见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