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内监督法律必须给力

时间: 2016-11-02 14:51:00 作者:范建生 新闻来源:正义网
分享到: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让党内监督变得实实在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扎牢权力“铁笼”,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表达了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人民群众的诉求

  ·通过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党内外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编织一个使人不敢腐、不能腐的天网。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是从严治党的必然,人心所向

  ·一方面,检察机关要加强自身的党的建设,遵守党的纪律和检察工作纪律,做到打铁自身硬;一方面要积极主动与党委和纪检、组织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坚持不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环境,发挥检察机关反腐倡廉的职能作用,用实际行动推动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但监督从来不是抽象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党内监督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回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怎样监督”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从严治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背景。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内政治生活如同摆设,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放羊”,行为任性,不讲规矩,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甚至违背党章、宪法和法律,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对此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党内监督缺位,硬不起来,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种种表现。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让党内监督变得实实在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扎牢权力“铁笼”,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表达了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人民群众的诉求。

  党内监督不同于法律监督,但与法律息息相关。依法治国,首先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身上,把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很有必要。这次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任何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党内监督,包括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无不例外,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是每个党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和权利,体现出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以及民主、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大力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党内监督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党内外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编织一个使人不敢腐、不能腐的天网。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是从严治党的必然,人心所向。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党中央对强化新形势下的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其基本依据来自党章和国家法律规定。权力属于人民,除了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权力的行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些都是对党内监督的重要补充。由此可见,强化党内监督法律必须给力,而检察机关正处在这个法律监督的环节上。一方面,检察机关要加强自身的党的建设,遵守党的纪律和检察工作纪律,做到打铁自身硬;一方面要积极主动与党委和纪检、组织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坚持不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净化党内政治生活环境,发挥检察机关反腐倡廉的职能作用,用实际行动推动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专栏介绍
最新文章更多>>
·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画出新时代最大同心圆
· 积极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奏响时代最强音
· 学习廖俊波,真心为人民
· 回应社会关切见证检察时代担当
· 用理想信念支撑“看得见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