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究竟是怎样一种骗局?为什么能迷惑这么多老人?如何避免它盯上你的养老钱?
带不来福气的“老来福”
最近,重庆巴南区的部分大爷大妈们学到了一个“新词”——消费养老,而教给他们这个词汇的是一家名为“老来福”的香港公司。在养生讲座上,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们向大爷大妈们承诺,只要花钱成为会员,就能在它开办的网上商城购物,通过消费不仅可以积分返现金,还能享受公司安排的免费旅游。
“成为了我们的会员,花钱就等于赚钱,还能免费旅游。这么好的机会要抓住哦!”老来福公司的老板曾杰(化名)承诺老人们,用养老金投资这个产品,肯定稳赚不赔。
可这个承诺,并不靠谱。这些老年人不知道,香港老来福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公司,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公司。
曾杰被捕后交代,公司的经营模式是消费返现,客户通过直营店和加盟店注册会员,会员们通过将现金交给直营店或加盟店到老来福网上商城购买产品。不同级别的会员消费后会获得不同的积分,公司按照每日营业额的30%将积分平均分配给会员,会员可以在店内将积分兑现,也可以用积分再来买产品,积分最晚10年返清。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介绍“老来福”的分红模式:“比如某个店内当天有1000万营业额,就拿出300万平均分给该店的会员。”“一个积分对应一块钱,如果该店有100万人,每个会员就能分到三个积分。”
可是,这样的经营模式需要将后面发展会员收取的款项返给前面的人,不然资金就会出现缺口,这实际上就是“骗钱还后”“以旧还新”的“滚雪球”模式,也是典型的集资诈骗。连曾杰都说:“这个模式迟早都是一个死局。”
可这并没有阻挡老来福公司的发展,从2017年成立至案发时,该公司在全国11个省份开设222个店铺,8939名老年人上当受骗,涉案资金1.13亿元。这样的“成果”,靠的是他们“高大上”的宣传手段。
听说,香港来的公司要办“老年淘宝网”
2017年9月,老来福公司在巴南区的某家高档酒店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告公司成立,到场的除了老板曾杰,还有所谓来自香港的经销商和嘉宾,甚至还有当地的媒体报道。
在新闻发布会上,曾杰等人播放了香港老来福公司宣传视频以及政府对养老事业支持政策的视频,利用政府公信力为公司背书。不仅如此,曾杰等人还接受媒体采访,表态说老来福公司是老年人的淘宝网,具有发展潜力,他们会将公司做大做强,走向全国。通过这样的宣传造势,不少人信以为真,投入了大量钱财。
按照“老来福”公司的经营模式,会员有5个级别,最低一级的会员需要缴纳980元,更高级别的会员依次按5倍缴费,知道成为最高级别的翡翠会员,需要一次性消费20个980元。
起初,会员在消费后每天都能得到积分返现,可是因为加入的会员越来越多,利润越摊越薄,再加上公司日常开支等其他开支,积分返现变得越来越困难。
“后来我们会组织会员出去旅游,重庆的农家乐、山庄,国内各景点,甚至安排去国外。在旅游过程中搞优惠活动,让会员们继续投钱购买,也让他们去宣传拉人。”事后曾杰坦白说,搞旅游活动确实缓解了当时公司的窘境。但,这都只是缓兵之计,为的是拖延崩盘的时间。
据办理此案的检察官介绍,这段时间,曾杰等人用非法得来的钱购买了房产、门市、豪车用于个人享受,还顺便“拓展”公司经营版图,购买了几处会员旅游消费的农家乐。
可曾杰等人的“努力”并没有让情况得到彻底好转,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老来福公司“消费养老”幌子被扯下,非法集资的真面目暴露了出来。
养老路上,还有这些坑要躲
近年来,除了“消费养老”这种新型诈骗手段,重庆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其他类新的诈骗模式,手段高明,让人短时间内难以识别。
例如万州区的张强(化名)以筹建“太白公寓”为由,通过宣传买断“太白公寓”房屋使用权可每月获得高额利息,办理养老平台会员可享受休闲旅游、异地养老、临时托养等权益并每年享受会员补贴等方式,非法吸收老年人存款4000余万元。沙坪坝区的王巧(化名)等人通过安排老年人旅游、保养,并经常电话问候、嘘寒问暖等方式赢得老年人信任,借机大肆宣传其养生产品和服务,先后发展客户600余人,吸收资金1500余万元。
说案
教育、医疗、养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刚刚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老年人上当受骗,不仅是因为骗子手法高明,还有部分原因在于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不强,识骗能力不佳,子女对老人关心不足,也容易让骗子钻了空子,这就需要作为子女的我们,多为老人们普及防骗技巧。动动手指,将本期节目转发给您身边的长辈,多多回家,陪父母聊聊天,愿我们的长辈们都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