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蒋庆——白云区人民法院一名普通的女法官,她的死震动了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她的死,令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人们说:“蒋庆,没有死,她仍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
5月18日上午,贵阳市景云山悼念大厅音乐哀婉,黑幛如云……悲痛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小庆走好……,小庆走好……!”一声声悲戚的呼喊分明是广大群众和同事们寄托哀思的心声!
38岁正是人生工作,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期,蒋庆却猝然倒下了,倒在了一个令人无法理解,被她历尽艰辛帮教长达10年的人手中。启灵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仿佛也为英年早逝的蒋庆鸣不平。在场的群众哭着说:“‘天公’也为好人落泪!”
1987年,蒋庆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律系。1988年7月调到白云区人民法院工作。16年来,她淡泊名利,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经她亲手办理和参加合议庭审理的2000多个案件,无一件是冤假错案,她先后多次被省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法官”和“办案能手”。她以其质朴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诠释着一个基层普通法官一心为民的不尽情怀。
今年5月12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刑满释放刚四个月的赵湘阳,携刀窜到蒋庆的家向蒋庆要钱,遭到拒绝。赵即对蒋庆实施捆绑,强行索要。蒋庆大声对其进行斥责和警告,赵怕罪行败露,加之又对蒋庆10年前担任审判长审判其抢劫犯罪被判12年劳教一事心怀积怨,赵湘阳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向蒋庆连刺10余刀,将蒋庆报复杀害。一位深受广大群众信任和同事喜爱的优秀法官就这样永别了人世,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和惋惜……
“我就是我,干任何事不能昧着良知,法律如果失去了公正,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蒋庆办案最不讲情面,这在白云区人民法院是出了名的。她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以至于一些亲朋好友说她是“铁板一块,不进油盐”。
1999年初春,在省人民医院工作的二姐有位最要好的朋友因一桩经济纠纷告到白云区法院,案件恰好又在蒋庆手里。二姐出面请她帮忙,判决时若给予关照,对方承诺官司过后将蒋庆的住房免费装修,且决不食言。蒋庆听后很生气,冲着二姐说:“请转告你的朋友,这万万办不到。”蒋庆办案不讲人情,她的“犟”脾气经常不被人理解,以至一些要好朋友劝她办事“能方则方,能圆则圆”,不要太认真。蒋庆对朋友们的劝告不置可否,淡然一笑:“我就是我,干任何事不能昧着良知,法律如果失去了公正,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1997年初,她爱人严再林的侄女经人介绍到一纸箱厂上班,待遇很好,当时,纸箱厂老板与妻子正在闹离婚。老板找到蒋庆,希望她在分割夫妻财产时少分点给对方。蒋庆经过多次调解无效后,依法判决离婚,并判决女方应得10多万元的财产。女方事后跑到她的办公室激动地说:“蒋法官,你真是公正、公心啊!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不是你,我哪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啊!”蒋庆作出判决后,第二天在送达判决书之时,将自己的侄女也从纸箱厂带走,送到上海打工去了。
蒋庆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希望我能够有主意,有序地主持庭审,使其成为一个能够作出公正判决的法庭。同时,也能让所有当事人感受到公正和客观。”16年来,蒋庆经手和参加的2000多个案件没有出现一件冤假错案。
“纵然借我10个胆,我也不会利用职权与当事人作交易,给法官的脸抹黑。”
“大盖帽,两头翘,吃了被告吃原告”,这是人们对个别法官贪赃枉法,利用职权对当事人索贿受贿的辛辣讽剌。
蒋庆办公室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已经发黄的信纸,上面写着,“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这36个字,字字掷地有声,可以看出她对做人、做事的理解和对人生坐标的把握是多么的严谨。
2003年5月,蒋庆审结了一起合伙纠纷案,原告王某官司胜诉后心情激动,他来到蒋庆办公室,乘蒋庆接电话的时候,将一沓厚厚的牛皮纸包悄悄放在办公桌的一角并用报纸盖上,蒋庆接完电话已不见王某的身影,她收拾桌上的东西时发现有一个胀鼓鼓的牛皮纸包,打开一看是很厚的一扎百元大钞。她立马追下楼,找到王某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蒋法官,你让我官司赢了,我该感谢你。”“官司输赢靠的是事实和证据,而不是靠金钱。”蒋庆严肃指出。随后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象蒋法官你这样清廉的人实在太少了,你是包公再世啊!”王某泪眼汪汪,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拉住蒋庆的手……
守住清贫,耐住寂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蒋庆做到了。
遇害前的一个周末,蒋庆带上爱人和孩子去探视父母,夜深人静时,父女俩探讨学习,谈论工作,父亲提醒她要随时反思自己有没有不廉洁行为。她说:“爸,您是知道女儿的,纵然借我十个胆,我也不会利用职权与当事人作交易,给法官的脸抹黑。”今年初,白云区人民法院纪检机关对单位职工进行行风检查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专门设置了热线举报电话,对案件当事人进行大量回访,没有一位当事人说蒋庆办案不公。
来到蒋庆遇害的家,那60平方米的小屋诉说着她生前简朴的生活:地板砖是夫妻俩买来自己安的,走在上面已有些高低不平,门窗是自己刷的油漆,灶台是用找来的废砖自己搭的……蒋庆从不为利益所动,心如一泓深潭,为法律的尊严树起一座廉政的丰碑!
“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我没有任何权利和理由与组织讨价还价。”
参加工作16年来,蒋庆在工作中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她干一行爱一行,安排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工作干好。作为一名女同志,一名在全院为数不多的法律院校本科毕业生,她完全有理由申请组织照顾,干一些轻松一点的工作。然而,她却没有这么做。她说:“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我没有任何权利和理由与组织讨价还价。”
多办案,快办案,办铁案是蒋庆执着的追求。她先后在沙文法庭工作过,两次到刑事审判庭,三次进民商事审判庭,只要组织一宣布,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办完移交,然后到新的工作岗位。
1988年,蒋庆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书。那年她才22岁。
但是这么多年来,她的律师证书一次也没有参加年审过。她对家人说,她参加律师考试不是想跳槽,而是想看看自己的实力。1995年,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同学邀她去深圳发展,说以她的能力,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但是,蒋庆婉言谢绝道:“我热爱法官这个职业,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离开这个岗位。”
“就这么一天,对同事尽量友善,把他们当做恩人来看待,好像你能留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全都该归功于他们,因此幸得有他们做同事。”这一段斯泰因的名言是蒋庆心灵的流露,她总是把鲜花和掌声让给别人。今年元月,单位评选“先进工作者”时大家都推荐她,可她硬是不肯接受,“许多同志都比我干得出色,请评他们吧!”象这样的评比蒋庆先后4次退出,把荣誉让给了别人。
近几年,白云区人民法院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领导爱惜人才,多次找蒋庆谈心,动员她参加竞聘,蒋庆每次总是说:“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很多,还是请他们上吧!也许我干现在的工作更合适。”她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
去年初夏,全国严打整治斗争如火如荼。蒋庆手里的案子一件接着一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常言道:“屋漏偏遇顶头风”。就在这个时候,小孩又生病住院,爱人干公安工作也很忙,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小孩托付给多病的母亲,下午下了班她才赶到医院接替母亲。孩子的病较重,一整晚,她没有合一下眼,第二天早上8点钟,她又准时赶到法院开庭,同事们见她眼睛布满血丝,问她有什么事,她淡淡一笑,“没事,休息不好。”小孩住院半个月,她没请一天假,事过很久了,同事们才知道她的孩子病了。
蒋庆做事不肯张扬,有困难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也不愿让同事知道和给组织添任何麻烦。1994年夏天,她当时已身怀有孕,可单位领导并不知道,派她到重庆和广西南宁出差办一桩经济案件。她二话没说,背上洗漱工具就出发。一个星期后案子办完回来,为当事人追回70多万元的货款。同事们被她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事隔十年,以至于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当时的庭长现已升任副院长的项嗣麒同志仍是感慨不已。10多年来与她一起共事的同事们从未听她说一句“辛苦”,她善良正直,关心他人,干起工作来总是冲在前面,同志们亲切地称她为“蒋哥”。在她遇害的前一天,她还在三江农场办案。当天暴雨倾盆,她直到案子审结,把法律文书送达到当事人手中才冒雨回家。这时,夜已经很深了……
“每个人多有点感情,少一点冷漠,多一份关爱,‘墙推倒了便是桥’。”
“蒋法官啊,您走得太早了,我们需要您啊!”51岁的四川民工石玉国知道蒋庆遇害后心里难受极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位秉公办案,非常同情和关心弱势群体的好法官怎么就这么匆匆地走了呢?!
2002年9月6日,石玉国在七冶筑路公司做工,第二天凌晨两点,加班一夜的他由于疲劳过度,不慎被机械将双腿压断,公司不认为是公伤。石玉国身处异乡孤立无援,在多次找到有关部门未果的情况下,他来到白云区人民法院,蒋庆热情接待了他。蒋庆接案后,三番五次找有关当事人调查取证,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报请法院领导批准两次免除了他的诉讼费用。后来,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今年2月13日作出正式判决,对方负60%的责任,石玉国负40%责任。石玉国用对方赔偿的一万多元医疗费治好了双腿,如今已能下地劳作了。
蒋庆是一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人。她以法官博大仁爱之心让许多当事人冰释前嫌。1995年4月初,一对夫妇到法庭要求离婚,在蒋庆的劝解下双方回了家。下班后,蒋庆回想起调解时男方脸色不对,恐怕要出事,她拉着同事王冰青就去找当事人。由于不熟悉路,两个多小时后才找到当事人的家。在门外就听见夫妻俩大吵大闹的声音。她走进门,只见男的手拿一根木棍,女的拿着一把菜刀,双方剑拔驽张,蒋庆冲上前,夺下两人的凶器,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渐渐平静下来。当他们知道蒋庆还未吃饭时,他们被感动了,愧疚地说:“蒋法官,真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凭你这份心,从此以后我们夫妻俩再也不吵了!”蒋庆回到家时,已是深夜12点,不满一岁的儿子满脸泪痕睡着了。
1998年2月15日,一位80多岁名叫方海州的老人拄着拐棍来找蒋庆,要求为他作主,解决儿子对他的赡养问题。老人头戴棉帽,身穿油腻的长衫,全身发出阵阵恶臭。时近中午,蒋庆给老人端来午饭,并及时去找老人的儿子。然而,被告也是一家特困企业的下岗职工,生活也很困难。在蒋庆的耐心调解下该案得以圆满解决。蒋庆搀扶着老人到车站,买好车票,并请驾驶员将其送到家。老人临走时热泪盈眶:“闺女,你是大好人呀!”车开动了,老人干枯的手还在车窗边不停的摆动……
最让蒋庆揪心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小小年纪就走上了犯罪道路,每办完一个案子送走一个犯人,她心里都很难受,但毕竟法不容情啊!2002年某中学一名未满16岁的学生因抢劫钱物,学校准备开除他的学籍。蒋庆办理这个案子时,多次找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班主任,请学校给该学生一次机会,不要把他开除。在开庭前,蒋庆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教措施,因情节较轻,判了缓刑。后来,这名学生考上了一所技校,如今已参加了工作。他说:“当初,如果不是蒋阿姨挽救了我,我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多年来,每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蒋庆事前都要落实帮教措施,她先后帮教过多名少年犯,每次都要买东西到狱中看望,鼓励他们好好改造。帮教最长的一位长达10年,仅通的信件就有42封!
蒋庆生前在一篇工作记录中写道:“我虽然做不了一盏灯,但我可以是一滴油为灯添亮。”是啊!她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就默默地资助一名龙里县谷脚镇一位名叫裴思林的贫困学生。每月从自己仅仅50元的工资中拿出25元,直到裴思林参加工作。
苍天浑泪,大地动容。蒋庆同志短短38年的人生旅程显得那么短暂和匆忙。这么一位心系群众,两袖清风的优秀法官,人们怎舍得她离去?!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专程从北京赶到白云看望蒋庆的父母和家人,称蒋庆是一位人民的好法官,是法院干警学习的榜样。省、市、区各级领导也先后看望和慰问蒋庆亲属。最近,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号召全市政法干警向蒋庆同志学习。中共白云区委、区人民政府作出开展向蒋庆同志学习的决定。
“高尚情操留万世芳名,捐躯献身显浩然正气”!
蒋庆没有死,她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黔中大地。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