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8月1日电(通讯员 薛永毅)今年以年,新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调研工作围绕“三个转变”,即着力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由“服务年终考评”向“服务司法办案和领导决策”转变,由“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向“课题招标、集体攻关”转变,实现了检察调研工作和司法办案工作的良性互动。
一是着力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新一届党组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君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作出指示,明确要求将调研工作作为提升该院“软实力”和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并亲自参与课题撰写。今年以来,院班子成员带头申报、牵头主持课题6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3项,占全院立项课题总数的42.9%。加强与办案业务部门配合协作,组建了专兼职调研骨干队伍,推动“大调研”、“大研究”工作格局的建立完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等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开展交流,借用高校和院外专家等社会“外脑”的力量广泛进行研讨,实现理论界和实务界良性互动。加强对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培训,邀请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编辑部资深编辑为干警作检察调研文章专题辅导。加强法律资料的数字化建设,出资2000元购买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为干警撰写论文提供便捷的法律资料查询服务。
二是着力由“服务年终考评”向“服务司法办案和领导决策”转变。强调树立科学的“检察调研观”,将打造“新城检察铁军”、“服务司法办案和领导决策”作为检察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以往调研工作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做法。从全局高度就2017年调研工作进行部署,重点落实了搭建调研工作平台、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等五个方面工作。按照科室和人员数量科学分配调研指标,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并实行调研文章报送、刊发数量定期通报制度。紧紧围绕司法办案实践加强法律应用研究,重点结合上级院检察长工作会议精神、该院2017年工作要点及检察业务工作中的疑难点、热点问题,确立了“基层检察机关办案组织研究”、“非法集资犯罪相关问题研究”、“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难点及对策”等35个业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选题,要求干警着重开展应用性调查研究。突出服务决策,强调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凡具有“获地方党委或上级院领导批示”、“在市级以上相关学术研讨活动中作发言交流”、“被地方党委或上级院以内部工作简报、情况反映、决策参考等方式刊发,对实际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等情形的,将视情况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
三是着力由“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向“课题招标、集体攻关”转变。针对传统调研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端,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新城检察院调研课题招标管理办法(试行)》,对检察调研课题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物质保障等作了规定。根据该《办法》,调研课题面向全院干警公开招标,择优立项。课题立项后,将签订《调研课题立项协议书》,并给予必要的课题经费。目前,该院2017年度调研课题招标工作经过申报、评审、公告等环节,最终获批立项14项,前期课题经费共计2万余元已拨付各课题组。在课题申报、立项中,始终坚持“二个导向”。第一,坚持以质量优先、宁缺勿滥为导向。对于干警申报的课题,先由院办公室初评。召开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会,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材料和汇报情况现场提问、评议。对于最终形成的评审结果,由院调研课题领导小组批准后进行公告。第二,坚持以检校合作、联合攻关为导向。与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省社科院专家教授联合申报课题3项,实现了检察理论研究与检察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资源共享。
去年以来,该院干警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50余篇,参与编写相关学术著作2部,获国家级奖励1篇,省级奖励3篇。1名干警当选省级研究会理事,多名干警受邀参加“中国刑事辩护研讨会”、“第四届中国青年法史论坛”、“2016年上海市检察权运行及检察体制改革论坛”、“一路一带与知识产权战略国际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研讨活动,并作大会主旨发言或进行点评。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