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又到了,这个本属于自己的节日,似乎每一年都平淡如常地度过。总感觉少一点什么,那就谈点感受充实一下吧。当记者有近8年时间,可我还是愿意谈点入门级的话题,怎么做一个好记者。
我觉得一名出色的记者既要是一名通才也要是一名专才。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科学、自然、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知识。要通读中外文学经典,让这些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打通一个记者身上的新闻与文学的“任督”二脉,给予一个记者厚重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掌握点哲学、美学、宗教、艺术等学科,使自身更深邃周密和智慧的看待世间万物,同时又兼具美学、艺术的眼光,具有超强的创造性并拥有直抵新闻深处的能力;另外,时事、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也是一个记者的必修课。每天通过浏览大量社会时政人文讯息,能使一个记者充分了解世界、国情和民生,并在日后的新闻报道中从高处着眼、从低处下笔,更加理性和接地气地采集新闻,做到既能高屋建瓴,又能微观中国。如果是跑口的记者,还要学习掌握自己所处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尽量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型记者。
另外,记者在采访新闻时,一定要留意学习其他兄弟媒体。同样的新闻事件,自己在报道完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一下其他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的,新闻角度有何不同?采访中有哪些自己没有关注到的亮点?要比较、分析、思考、吸收、总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外,要养成做书摘、报摘、收集素材、积累新闻资料的习惯,只要看到杂志、报纸,或者书上、网上有有价值的美文、好新闻、好的新闻标题等,就剪下来或者下载下来收藏在文件夹里,等下次自己写新闻时作为背景资料或新闻素材借鉴使用。这是一种很省力却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开始的时候也许并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价值,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派上用场,我自己也是感同身受。
一个记者优秀与否的分野,我觉得是新闻报道是否能“报到点子”上。平庸的记者往往抓不住新闻的重点,思路混乱,写一大堆空话假话套话,通篇看不到明显的新闻点和新闻眼。但一个优秀记者的新闻报道非常接地气和贴近读者,他们时刻将读者放在心中,善于寻觅和选择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的题材和素材去采写,抓住群众议论的热点以显其广度,抓住疑点以显其力度,抓住难点以显其深度。在他们的文风中,看不到人云亦云的唠叨;更没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炒作恶习;也没有捧臭脚跟风跑的坏习气。字里行间体现的是一个记者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秉笔直书、仗义执言的人文品格。做到这些,才可能成为一名真记者,一名大记者。(检察日报社新闻中心记者)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