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5年>>201511>>记者节·致敬新闻工作者>>记者心语

繁忙中莫忘沉淀,喧哗里秉持初心

时间:2015-11-06 14:08:00  作者:张伯晋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定下这篇文字的腹稿,是在赶往新乡的火车上。心里想着记者节将至,众多媒体同仁定然情怀发作佳作频出,而我又接到同事的约稿,惴惴不安之余无暇瞌睡,一直伴着铁轨节奏来回思量职业往事。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从事编辑记者这个职业已经五年。有人说精通一门技艺需要10000小时的苦练,那么五年的记者生涯能否凑够采访这门技艺的精通时限?我想还是不足的。

  我们《检察日报》的记者都是采编合一,除了新闻中心记者,其他部门记者基本上都在写稿之余从事编辑工作。我曾经供职于理论部,深深体味了采编合一的“痛苦”。写稿时下笔千言,上版时却又要删繁就简,好比亲手织成的锦缎又要用刀裁断。若是裁成一件华服还罢了,又怕手艺生疏裁掉了精华,那份纠结旁人难懂。幸好,大家都是编辑他人的采访稿件,自采自编的情况只是极少数情况。别人的孩子打起来不心疼,也就更能保证稿件叙事简捷、直指人心。

  后来,我到了如今的部门——新媒体工作室,这里的工作和传统采编部门完全不同。我们的采访工作少了,更多是对纸媒文章的二次加工和碎片化处理,形成一篇篇微博、微信稿。于是,新媒体编辑记者多了一个专有称谓,新媒体“小编”。同时,小编也有富于新媒体特色的采访工作,例如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微访谈”,借助报社微博担任访谈主持人,引导受访嘉宾和粉丝直接对话。此外,新媒体小编们日常还要担负起原创策划的重任,用萌萌哒的图解、长文,对一个个法治事件进行快速、有趣的解读,制作适宜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图文、H5等作品。

  毋庸讳言,新媒体将记者的时间也打成了碎片,在一轮轮策划、制作、推广的循环中,开始失去了耐心,充满了对阅读、点赞数量的焦虑和执着。慢慢地,灵感和创意枯竭,几乎成了与疲劳共同缠绕新媒体记者的魔咒。

  对于一个新媒体人来说,学会放下手机、拾起书本,才是最艰难的涅槃。从信息可视化、视觉传达,到社群运营、整合营销,再到媒体融合、大数据思维,一个新媒体记者的自我修养,需要汲取太多工作之外的知识营养。无论再繁忙,不能找借口沉溺于忙乱,学会沉淀心情、提升学养,是我这一年来最深的感悟。

  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两微一端”,媒介所传播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永远是思想。作为一个法治媒体人,传播公平、正义、理性、宽容的价值观,理应是我们的不变初心。网络江湖里,有些爆红一时的网络图文以惊人之语、骇人之谈呈刷屏之势,收获了短暂的人气,我们忍不住也动摇过、羡慕过,但是最终仍然坚守自己的风格。我们相信,耐得寂寞、守住初心,是一名职业记者的立身之本,更是一名摆弄文字为生者不容亵渎的道德底线。

  最后,录一首昔年小词,与诸多码字为生的朋友共勉。

  【浪淘沙·作文难】

  莫道作文难,应仿先贤,抽丝剥茧织鸿篇。寂寥长夜孤灯照,辗转难眠。

  意兴转阑珊,愁绪绵绵,闭门羞凑官箴言。功成抛笔穿林去,歌笑成癫。

[责任编辑:zywwlj]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