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记者,估计不少人想到的都是些激动人心的词:无冕之王、铁肩担道义、社会守望者。而这些词,多半是被人们用在那些揭露丑恶、追求真相的监督类报道的记者身上。在人们看来,这样的记者、这样的报道才是激情四射的。
那么,作为以写正面报道为主的机关报小记,可不可以也“激情四射”呢?
答案是,这个可以有。而且,要真正写好正面报道,这个还必须有。
如何激情呢?一是采访时要深入一线接触当事人和物。二是写作时要把自己置身于当事人所在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中,“若要打动读者,必先打动自己”。
在采写先进典型人物“当代保尔”——河南省郏县检察官马俊欣时,我的开头是这样的:
每天清晨,尽管马俊欣起得很早,但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衬衣的七颗扣子加上检察服的三颗扣子是马俊欣每一天的第一道障碍——由于左边身体瘫痪,右手力量有限,他不得不依靠牙齿和右手的艰难合作来系上扣子。即便如此,衬衣最上面的一颗扣子他也无法扣上,因为他脖颈后植入的钢板和钢针使得他不能随意调整嘴与扣缝的距离,离嘴最近的扣子反而最不容易扣上。
从系第一颗扣子到穿戴整齐,常人最多也只需几分钟,但他却需要25分钟。
这就是被誉为“当代保尔”的马俊欣每天艰难的25分钟。这是他25年来每天都要面对的25分钟。
如果不是真正去扶过马俊欣上楼梯,我不会感受到他那半边瘫痪身体给我带来的深深震撼。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和幼小儿子的患难与共,我也不会懂得父子俩的苦与乐。如果不是零距离接触他的生活和工作,我的内心也不会有那么多触动。如果没有这些“如果”,我也不会写出那篇“充满激情”的人物报道。
消息通讯可以激情四射,评论同样也可以激情四射。比如,在写《“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 时,我就写了这样的激情文字:
梦想,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一段文明的孕育诞生,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梦想而奋斗的力量;一个盛世的开花结果,承载着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向往的根基,便是国家安定,百姓平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环顾全球,无论种族国籍,平安总是人们最基本的梦想,也是实现其他梦想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平安,让百姓过得更幸福的中国梦便成了空谈。拉开平安这个序幕,一切美好生活才会展现。
在写马俊欣系列评论时,我写过这样的激情文字:
在挫折面前迎难而上,在鲜花和掌声中淡泊宁静,无论成败,无论荣辱,无论贫富,他都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为自己热爱的检察事业而穷毕所有的力量。在25年的坚守中,马俊欣兑现了他保尔式的宣言: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而写张飚系列评论时,我写过这样的激情文字:
正义永不退休,信念永不褪色。向我们时代的“最美检察官”张飚致敬——而他可能就是明天的你。
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是穿越时代的哲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总有一些精神值得传承,总有一种境界值得向往和追求。
诗人有云:“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唱赞歌”其实更需要激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激情不能过了头,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夸大其词,不能无病呻吟。
总而言之,“唱赞歌”只要唱得接地气,就不会假大空;只要唱得真诚,也能像监督类报道那样将读者打动。
当然,一个人的激情是有限的。作为一枚机关报小记,不大可能让自己的每一次采访、每一次写作都激情四射。但是,总得有那么几次采访报道,是你竭尽所能、激情满怀地去做的,否则,当你老了,退居二线的那一天,小鲜肉们问你:前辈,您满意的采访报道有哪些?到时候,你该如何作答呢?
那些追寻真相、鞭挞丑恶的监督记者固然值得尊敬,他们或许可以因一次采访、一次报道就一举成名天下知。而那些默默坚守、至始至终籍籍无名讴歌真善美的正面报道记者,同样值得尊重。
所以,既然选择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机关报,与其羞羞答答地“唱赞歌”,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唱,唱出激情,唱出水平,唱出不悔。(作者系检察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