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四十佳”经验分享】
高质效打造每一个检察微视频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办公室副主任 袁伟雄
海南省检察院第一分院新媒体作品《手执检察画笔 益心守护生态自然色——献给首个全国生态日》获评“全国检察新媒体原创作品四十佳”。这是一部讲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团队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手执检察画笔,为苍山凝青翠,让碧海显蔚蓝,“益心”守护生态自然色,当好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守护人的短视频作品。该作品时长3分50秒,历经3个月倾心打磨。
一、构思在亲历中突围。海南省检察院第一分院在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中做了大量工作,办理的相关案件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十大精品案件。接到公益诉讼检察题材微视频制作任务后,创作团队顿感压力,该领域微视频不乏优秀作品,突围出圈有困难。就像打造差异化产品抢占细分市场一样,寻找差异化的创作思路成为了攻坚的目标。创作团队三次前往案件现场,与公益诉讼部门开策划会,精心挑选、学习、研究相关优秀作品,思路在亲历性感受、发散思维碰撞中突围,在集思广益中不断求异求新,形成了“公益诉讼检察推动受损生态恢复,就是给生态重着自然色”这一主题。片名定为《着色》,以一名学生对检察官公益诉讼办案进行绘画作为全片线索展开,与《着色》主题遥相呼应,并在片头“成画”那一刻打出片名。
二、文案在打磨中精炼。《着色》创作中感受最深刻、也最折磨人的是文案脚本创设。作品文案历经7稿反复打磨最终落地,成稿文案几乎找不到第一稿的影子。案件创作过程可谓“惜字如金”,加删一字需反复斟酌,把语言镜头化、突出画面感作为打磨重点。如将公益诉讼与海南、与检察、与自然的关系,浓缩成三句短话:“这是海南的颜色”“这是检察的颜色”“这是公益诉讼与自然相融的颜色”;讲述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时,以具象化语言表达——“用坚定的脚步丈量大地”“望远山而力行”“手执检察画笔,为草木着色,为山川添彩”;在结尾升华人与自然主题时,联想到中国优秀文化基因库里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底蕴深厚,用了辛弃疾《贺新郎》的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最后点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做到简短而有力。
三、摄影在细节中把控。《着色》时长3分50秒,用最短时间讲述了保护红树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海洋生态三类案件,把镜头聚焦在大地上,以小切口方式展示,以细节特写彰显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如为了捕捉“公益诉讼与自然相融的颜色”镜头,拍摄团队选取了具有“守护”寓意的海边灯塔作为背景,早上5时就前往海南文昌木兰湾取景,等待朝阳从海面升起的那一刻;在学生作画时,镜头特写落在检徽被画成的那一瞬间,彰显检察元素;突出检察履职前后受损生态修复情况,运用了黑白镜头加强对比;微视频中还多处运用了隐喻手法,比如保护水源地行政公益诉讼案发生在海南琼海,镜头里女检察官瞻仰红色娘子军雕像,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寓意着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当好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守护人。这部作品同时获评第八届全国检察机关微视频“十佳作品奖”和单项奖“最佳摄影奖”。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