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好声音 唱响黄河口
——在2024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精品展示发布活动上的讲话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丁西超
(2024年12月1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检察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此次最高检新闻办和检察日报社共办的盛会上与检察同仁们分享交流工作。
大屏幕上的这张照片,是11月份我院检察官再次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望认养的丹顶鹤时,随行的宣传干警抓拍下的一幕。每一只栖息在黄河边的鸟儿,都是黄河生态变迁的见证者,这些曾经被猎捕的丹顶鹤同样见证了东营市检察机关以有力履职守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的积极作为。此次我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检察好声音唱响黄河口》。
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数百万只鸟在此捕食、栖息、翱翔,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李某某等12人却在此非法猎捕大量野生禽鸟售往外地,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为查清事实,我们远赴湖北、河南等多地调查取证,全链条追究捕杀者、收购者、贩卖者责任。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设立检察工作站,构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与自然保护区就认养救助珍稀鸟类达成协议,共护黄河三角洲良好生态。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拍摄记录此案办理过程中,我们萌发出以鸟类第一视角的角度,制作宣传动漫的灵感。从构思到出品的三个多月时间内,我们梳理近几年办理的非法捕猎鸟类案件,确定故事情节,又无数次与保护区、制作公司沟通雕琢每一帧画面。在构想的一次次推翻又重塑过程中,把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的热爱和守护,蕴含在作品细节中。最终,《一只东方白鹳的自述》获得第七届检察新媒体创意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传播力作品奖”、山东政法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三等奖,并作为全省检察机关唯一代表在大赛上展演。
没有未卜先知的爆款,只有未雨绸缪的策划。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落实“双重责任”,立足业务之本,挖掘“富矿”、淬炼“精品”、建强“阵地”,努力凝聚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一、紧扣新使命新定位应势而谋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东营视察,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舵领航,并对东营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更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东营市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刻把握这一重大课题,积极做好主题宣传策划,通过“点、线、面”系列宣传报道,彰显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有力作为。
二、勇担新挑战新责任顺势而为
紧跟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第一时间做好宣传报道,让一个个新闻宣传“点”,逐步连接成一条条工作推进“线”。结合出台服务保障大局意见,官微首发微文,最高检官微、《检察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办理的最高检典型案例在《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随着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总结生态检察模式守护黄河安澜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探索构建黄三角生态保护大格局》微文先后被最高检、省委政法委、中国检察官等官微转发,登上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在《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周年之际,撰写《山东:跑好守护母亲河“最后一棒”》,《法治日报》特别报道。随着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撰写全市检察机关守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报道,《检察日报》整版刊发,最高检官微转发。
三、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乘势而上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上下一体联动、内外协同发力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内部以市院新媒体为引领,基层院新媒体为依托,实现一体指导、同题发布的矩阵效应;外部借助市委宣传部将重要报道推至市县区新媒体平台,通过政法委推至基层网格群,与省市级媒体合作,努力实现一个内容、多种载体、复合传播,让检察宣传“破层出圈”,扩大覆盖“面”。比如市院以办理的最高检典型案例为蓝本,制作沙画视频《寻爱》,展现检察机关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积极作为,学习强国转发。东营是胜利油田主产区,市院指导东营区院制作服务保障能源安全主题微电影《隐秘的角落》,展现“检察护企”成效的同时,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宣传作用。近年来,“东营检察”微信公众号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优秀政法新媒体,官微作品荣获全省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融媒体中心获评全国检察新媒体工作室二十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们将在新征程上努力唱响黄河入海口检察好声音,以高质效检察宣传绘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心圆”,谱写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检察“新篇章”。
最后,也诚邀各位领导、检察同仁们到美丽的黄河入海口交流互鉴检察工作,谢谢!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