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24年>>202403>>法护长江>>文字

法护长江|重庆第五分院:收紧捕捞的网,让长江鲟自由生长

时间:2024-03-03 23:40:39  作者:何慧敏  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正义网讯(记者何慧敏)“追究破坏生态者的民事责任,既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也可以对社会大众起到警示作用。”加上时间,再次回到重庆市南岸区哑巴洞一起非法捕捞案件涉案地,第五分院检察官杨竞感慨地说。

“有人在哑巴洞那卖野的中华鲟,你们快去抓他!”2021年2月,公安机关接到重庆市一名群众举报,立即前往南岸区哑巴洞长江干流水域调查。在现场一艘清漂船内,警方查获了12尾鲟鱼,包括9尾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鲟。

濒危鱼类长江鲟为何会被偷钓?案件移交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机关审查发现,这背后还有一条非法捕捞、贩卖、食用野生鱼类的“黑产链”。

原来,2016年以来,喜好“打渔”的吴某就长期在南岸区哑巴洞长江水域,采用网捕的方式非法捕捞长江水产品,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电话等方式向熟客贩卖牟利。2020年1月1日起,南岸区境内长江干流所有水域实施全面禁捕。吴某在明知哑巴洞长江水域属于禁渔区的情况下,仍在禁渔期间偷偷利用橡皮艇、三层刺网等工具非法从事捕捞活动。

2021年1月19日,吴某伙同朋友刘某、蒋某在哑巴洞长江水域非法捕捞到长江鲟等渔获物后,邀约谢某、章某等人将渔获物杀掉食用。

同年2月,吴某将一段时间内多次非法捕捞的长江鲟等渔获物,寄养于停靠在哑巴洞长江水域的一艘清漂船船舱内,直到被查获案发。

公安机关还查明,谢某等3人明知吴某在禁渔区、禁渔期从事非法捕捞活动,仍然先后33次从吴某处购买非法捕捞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岩原鲤以及鲇鱼、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翘嘴鲌等共计10多种渔获物食用。

“早就明令禁止捕鱼,长江鲟这样的濒危物种还敢偷捕,应当全链条追究捕捞者、贩卖者、收购者、食用者的共同侵权连带赔偿责任。”第五分院长江生态检察官杨竞感到非常错愕。他在办理多个非法捕捞案件中发现,传统的打击形式很难对违法者形成震慑。为了更好地弥补其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启动民事公益诉讼,赔偿生态损害,承担惩罚性赔偿金”,或许是个出路。

除了对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4人提起公诉外,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对非法捕捞、贩卖、食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9尾的8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7月21日,法院判处8人赔偿生态损害损失和承担惩罚性赔偿金共计144万余元。

用法律收住捕捞的网,还需为人心上紧守法的发条。“很多居民法律意识不强,更需我们做好普法宣传。”杨竞说。为实现长效治理,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联合相关行政机关在哑巴洞码头等江边重点区域设置了中华鲟、长江鲟、娃娃鱼等长江重点保护鱼类宣传警示牌。“检察机关和我们联合开发了‘渝钓通’鱼类识别微信小程序,让钓鱼爱好者自觉保护濒危物种。”重庆市钓鱼协会负责人表示。

“禁渔期可不能钓鱼,现在钓光了以后吃啥?”在重庆市弹子石老街社区服务中心,一名曾因非法捕捞但由于情节轻微被不起诉的钓鱼爱好者赵明(化名)严肃地对记者说。此刻,与他同样被不起诉的几名违法者正在完成维护人行道秩序、打扫社区卫生等志愿服务。

赵明是重庆市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服务承诺机制的参与人之一。“我们希望引导涉案行为人实现从生态环境‘破坏者’到生态保护法治‘志愿者’的角色转换。”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主任田远未表示,该院全面推行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服务承诺机制,推行轻微环资案件办理模式,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犯罪治理到社会治理的延伸。2022年5月18日开始,该院在辖区基层检察院全面推行长江生态法治志愿者机制。该机制也被写入最高检发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

[责任编辑:张梦娇]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