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 检察日报社主办
 
首页>>2016年>>201606>>纪念《人民检察》创刊60周年>>见证

“镇馆之宝”

时间:2016-06-27 15:23:00  作者:李和仁 常锋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评论投稿 打印 转发 复制链接  |  |  字号

      

  余建中 

   

  “文革”前出版的《人民检察》保存完好。 

  2015年9月,在江西省鄱阳县检察院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会,熊振铎、吴明杰、汪世俊三位老人因为完整保存了“文革”前出版的《人民检察》,受到表彰。遗憾的是,由于熊振铎老人已经过世,他的妻子黄珍珠代受表彰。她很激动也很感动。 

  谁能想到,“文革”前保存《人民检察》,50年后会受到原单位表彰呢?1961年,年仅15岁的吴明杰,来到鄱阳县检察院,任职通讯员,负责收发文件、管理档案等工作。他干得很用心,把检察院当作家,“自己的家自然不会搞乱”,所以手头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1964年,汪世俊接任通讯员后,吴明杰转任书记员,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订阅、整理、保存《人民检察》。在这之前,《人民检察》是由时任党组秘书熊振铎负责管理的,他可算是吴明杰的师傅,教会吴明杰一整套文献资料保存技巧。这段时期,《人民检察》曾经历第一次停刊,第一次复刊,但由于三位老人工作细致认真,《人民检察》保存得比较完好。 

  1966年,《人民检察》再一次停刊。1967年,鄱阳县检察院陷于瘫痪状态。然而,吴明杰和几个年轻兄弟没有走,自愿留下来守护单位,白天晚上都在。有了他们的忠实守护,该院没有受到严重冲击,档案也没有受到破坏。《人民检察》被用报纸包好,锁进铁皮柜中,全部移交给县军管小组,该院恢复重建后,又全部移交到院档案室。 

  1978年10月,鄱阳县检察院恢复重建。1979年,《人民检察》二度复刊。恢复重建后的头几年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全院只订阅了几份党报党刊和一份《参考消息》,但该院还是在紧张经费中挤出钱来优先订阅《人民检察》,并且确保订阅数量,从未间断。 

  老检察长徐迅于1979年从部队转业进该院,工作近30年。他回忆说,《人民检察》很受重视,院里专门组织人员想方设法收集、汇总、装订,当时经济条件差,没有文件柜,没有档案室,怎么办?时任检察长就想了一个办法,去农村找了一棵老樟树,打做了20多个档案箱,把《人民检察》和一些重要档案保存起来。1987年,该院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 

  1980年进入鄱阳县检察院的原研究室主任余建中,在1989年从经检科调入办公室工作,管理档案是他的工作之一。余建中欣喜地发现,档案室木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包包文革前的《人民检察》,都分别用旧报纸包好,连边边角角都未曾损坏。此后,历任档案管理人员都十分注重保管《人民检察》,虽然院办公地点经历三次大搬迁,杂志仍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2011年到任的该院检察长肖连华将完整收集创刊至今的《人民检察》列为该院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他指示研究室具体负责整理、收集、归档工作,动员全院干警和退休老干部献出收藏的《人民检察》,还亲自到兄弟县检察院、人民检察杂志社收集和补齐缺失的《人民检察》。现在,曾沉睡在档案室几十年的珍贵文物——1956年6月第1期至1965年12月底的第130期《人民检察》,静静地躺在陈列室里,泛黄的纸张,发出历史的光泽。 

  肖连华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也颇为自豪,一再声称这套《人民检察》是该院“镇馆之宝”。而之所以把其放在陈列室,除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要进一步突出《人民检察》在检察业务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检察干警提高理论素养。 

  在肖连华的办公桌上,人们总能看到《人民检察》的身影。他初进检察院时,对检察业务还不甚熟悉,就去内勤部门把《人民检察》找出来看,每一本都仔细看,办案之余充实自己。这一习惯坚持了十个年头。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哪期《人民检察》曾刊登过一篇论如何当好检察长的文章,就一本本翻看,最终找到了该文,仔细琢磨体会,果然很有收获。他深有感触地说,《人民检察》是获取检察理论知识的最好渠道,引导他入门,使他受益终身。“新媒体时代的《人民检察》要更接地气,更解渴。”他希望《人民检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走出去,多到基层院调研,以更接地气、更灵活的方式,为检察人员交流和学习提供更多渠道和平台。

[责任编辑:zywliufan]
电子报
北京正义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 2025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