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督促履行医疗美容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药品安全 医疗美容 督促履职
【要旨】
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但部分生活美容场所出现违规发布医疗美容广告、使用医疗器械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等情形。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治理工作,促进辖区医疗美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基本案情】
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连南检察院)通过小包公智能类案检索发现,金公主肌肤护理店未取得相应资质承诺向顾客提供祛除眼袋的医疗美容服务,但实际提供的是注射玻尿酸的服务,且未如实告知产品及性质等重要信息,存在违规提供医疗美容服务以及欺诈行为,导致顾客陷入错误判断,眼睛十级伤残的损伤。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办案组认为,生活美容服务场所未取得相应资质提供医疗美容的现象绝非个例,并开展医疗美容服务领域专项监督工作,通过比对分析调取的数据,结合走访现场调查核实,确定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违规使用医疗器械、发布医疗广告的商家,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行为。
【调查和督促履职】
连南检察院依托小包公类案智能检索系统发现个案线索,在辖区内开展医疗美容服务领域专项监督。通过向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市监局(以下简称县市监局)调取商家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共200条,向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卫健局(以下简称县卫健局)调取取得相应资质商家和人员名单,小包公智能类案检索系统检索商家相关裁判文书1条以及12345平台4条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得出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违规使用医疗器械、超出登记范围经营的商家清单,准确识别违法情形,共筛查出10条有关商家线索,分别涉及公益诉讼、行政检察领域。
经现场勘验方式及核查商家朋友圈宣传广告内容调查核实后,立案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案件2件,发出检察建议2份,督促县卫健局和县市监局履行监管职能,加强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手段,严格监督执法,加大医疗美容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安全就医意识,净化医疗美容市场秩序。
县卫健局和县市监局收到检察建议后,开展专项联合检查行动,县市监局发现非法提供医疗美容的情形未及时通报县卫健局,综合监管执法存在漏洞。截至2023年5月26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市场经营主体11家次,该专项行动仍在持续开展。检查店内经营场所、朋友圈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情况,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针对商家经营已取消备案的化妆品,县市监局对涉案化妆品进行扣押,并立案调查;3个商家超范围经营,县市监局督促其变更登记范围。执法人员现场发放《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市监局关于规范美容服务行为的提醒告知》1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20余人次。县卫健局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场所有无铭牌标识的美容仪器及美容产品,联合执法组及时清除经营场所内相关疑似医疗美容的产品和仪器,要求各医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卫生院开展自查自纠。经自查,共收集10 个医疗机构自查报告发现1 条问题(未建立相关制度),并提出期限整改措施。通过监督抽查县人民医院,医疗器械使用行为基本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未发现非法医疗美容行为。
【典型意义】
在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时代背景下,办案人员利用好辅助工具充分融入检察工作,能有效提高挖掘线索效率、实现精准办案。面对医疗美容行业乱象,致使不特定消费群体的身体健康安全存在被侵害的客观危险,连南检察院利用大数据思维,结合检察建议的方式,重点聚焦生活美容服务场所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违规使用医疗器械、发布医疗广告等问题,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进行联合专项整治,推动建立线索移送机制,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凝聚监管合力,督促商家合规经营,净化生活美容服务市场。同时,进一步科普宣传医疗美容法律法规,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群众安全就医意识,增强群众辨识能力。
京ICP备13018232号-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0355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54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第181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642 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