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骗子们用一些能“包治百病”的治疗仪或是打着免费讲座的名义,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打着"高效营养补品”的名号等行骗。一些老年人很难甄别其真实性,骗子们的游说,更让他们深信不疑,上当自然不可避免。 |
策划:马志为 编辑:杨晓 美编:陈洋 时间:2021年7月21日
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前有保健品推销,后有投资理财陷阱,在各种骗术的轰炸下,不少老人被骗光了一生积蓄。其实老年人容易受骗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缺少预防诈骗的意识,且很难接触到相关防骗内容的讲解。
那么,老年人要如何识别各种骗术,进行有效防范?快来跟随检察官来看一看吧!
骗子们用一些能“包治百病”的治疗仪或是打着免费讲座的名义,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打着"高效营养补品”的名号等行骗。一些老年人很难甄别其真实性,骗子们的游说,更让他们深信不疑,上当自然不可避免。 |
一些穿着得体的年轻人在街头给老人们免费发放礼品,或是热情邀请老人免费去体验某些产品服务,大部分不要钱就能得到东西,或是不要钱就能体验一把贴心诊疗服务。虽说大部分老人不愿承认是冲着礼品去的,但结果常常是进去了就落入了圈套。 |
投资理财是现在的热门话题,老人们也都希望自己手里的养老金能够增值,骗子就瞄准了老人的养老金,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安全,而且收益很好,并不时送一些小礼物获取老人的信任,待老人将养老金交出之后,对方就人去楼空了。 |
骗子冒充节目组打电话称“您中奖了”“您成为了幸运观众”或者老人在外捡到中奖彩票,骗子会要求你先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实际上就是骗钱! |
冒充公检法机关虚构老人“涉案”、虚构绑架、以“车祸、摔伤住院”“将人打伤、打死需要赔偿”等形式诈骗,最容易让老人上当。 |
独身老人由于社交范围有限,婚介所、网络婚介机构等成了老年人首选的“媒婆”。然而,一些不法婚介机构利用老人迫切寻找幸福的心态,设下美丽陷阱,骗财骗物事件时有发生,给老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
有些博彩APP打着各种旗号,吸引老年人进入,刚入场时,往往能尝到一点甜头。赌博赢的钱,也能正常提现。此时老人们就会放松警惕渐渐陷入其中,从而被“杀猪”。过去有句俗话说“十赌九输”,现在的网络赌博是“逢赌必输”,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赌运”,因为它本身就是个骗局。 |
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喝水赚钱、睡觉赚钱、走路赚钱……如今,不少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然而,操作中老人才发现,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标榜的高收益迟迟难以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越来越多老年人正沦为网络江湖的“韭菜”。 |
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并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使贫困老人真正感受到来自检察机关的关心与帮助,将党和检察机关的关怀送到老年人心中,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彰显了检察温度,传递了检察温情。
检察机关利用漫画、短视频等老年人好听好懂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让普法进社区、上网络;扎实开展释法说理工作,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检察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到案发地就地释法说理,拉近与老人的距离,提升工作互动性。
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综合发挥惩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作用,从心理、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对老年人开展司法保护;与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协作,形成司法保护工作合力,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检察机关积极推行全链条、深层次、多元化监督模式,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监督手段,实现了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案件办案效果最大化,全方位、"一站式"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守好"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