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风同,渐行渐远

时间: 2015-01-14 08:57:00 作者:许身健 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

      ·医学教育与法学教育可谓道一风同:首先,法律人与医生都是“职业”,即是“以公共服务精神追求博学的艺术”。其次,法学教育和医学教育都是职业教育,都是为培养职业人士

    ·和医学教育相比,法学教育面临更大挑战,在教育理念及实践上已经大大落后,也许这是当下法学教育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期望法学教育机构及法学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法学教育,培养出适合我国法治建设要求的卓越法律人才

       去年到纽约大学访学,和美国教授谈及法学教育。我指出东亚法学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中国法学专业就业率多年垫底;日本效仿美国法学教育模式,现在看该尝试已经失败;韩国效仿美式法学院制度,但前景也不让人看好。美国教授皱着眉头说:“我们的情况也很糟。法学院报名学生直线下滑,为减少开支,有的法学院开始动员老教授提前退休。我们的大金主就是你们中国学生,谁不知道你们中国人重视教育啊。”

  我开玩笑说:“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难怪最近到中国宣传LLM项目的美国法学院如过江之鲫。”教授咧咧嘴,摊手表示不反对我的提法。我说:“咱们两国是难兄难弟,但你们指着我们拉你们一把。”教授回复:“我们的情况比你们好,因为我们一直在反思总结。”就此,他和我谈起了美国法学教育的几次转变:美国法学教育革命是与一百多年前的医学教育革命联系在一起的。1910年卡内基基金会Flexner报告奠定了美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基础,对美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报告褒奖了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教育模式,而享誉国内的协和医学院就是霍普金斯的中国版。报告大获成功后,基金会又开始评估美国法学教育,从此对美国法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引领世界法学教育风气。

  那么,为何Flexner报告能够同时影响医学教育与法学教育?简言之,两者有很大相似性,可谓道一风同:首先,法律人与医生都是“职业”,即是“以公共服务精神追求博学的艺术”。其次,法学教育和医学教育都是职业教育,都是为培养职业人士。美国医学院与法学院旨在培养合格医师与律师,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注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与职业价值。法学教育也借鉴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兴起诊所式法律教育,它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医生的模式,通过让法科生办理真实案件来学习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而今诊所式法律教育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核心。

  然而,和医学教育相比,法学教育面临更大挑战,在教育理念及实践上已经大大落后,也许这是当下法学教育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相形之下,医学教育改革的力度是法学教育所望尘莫及的。为了应对21世纪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2010年12月,由全球顶尖医学教育专家组成的“21世纪全球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Flexner报告发表一百年之际发布报告,总结了过去百年的医学教育经验,展望了未来的医学教育变革。报告认为医学教育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在20世纪初,其标志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体系;第二次是20世纪中期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第三次是报告倡导的以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以系统为中心是要综合包括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以及其下的各个专业、各个子系统和其他各相关系统,统筹规划来进行教育设计。简言之,系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当下教育部所倡导的协同创新。

  最近国内医学教育改革是上述新教育理念的反映,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相形之下,尽管法学教育在取得某些成就的同时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医学教育改革的脚步相比,令人有“道一风同,渐行渐远”之忧。期望法学教育机构及法学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法学教育,培养出适合我国法治建设要求的卓越法律人才。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专栏介绍
最新文章更多>>
·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春天
· 肯尼迪兄弟的理想主义
· 这次我给苏力点赞
· 如何上好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
· 如何上好法律人的这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