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办学资质 教育质量堪忧 

  目前大大小小的私塾太多,不少私塾大多位于远郊或者乡村,采用小班“作坊”式教育,只招收数个学生,且大多游离于监管视野,缺乏办学资质、教育质量堪忧。 

  有报道称,正是“私塾”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内容上的另类,吸引了一部分家长,激发了他们让孩子脱离应试压力的想法。然而,“私塾”的另类背后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教师队伍水平难以监管,公共价值观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缺乏等问题。   

  

  

  从传统私塾到现代学校,再从学校教育到“私塾”,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一回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现代学校教育走偏的一场“集体杯葛”。

  私塾无法办理学籍 未来如何就学不明 

  让孩子就读私塾的家长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孩子就读私塾无法办理学籍。对于这个问题,私塾一般根据家长们的要求灵活处理,比如将孩子的学籍挂靠在其他学校,到时候去领取小学毕业证、初中毕业证即可。 

  孩子无法获得学籍,或是将学籍挂靠在不那么抢手的学校,国家也没有对“在家上学”现象做出专门解释,孩子们如何获得各个级别的学历证书,或者如何申请上大学,未来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退学进“私塾”违背义务教育法  

  “一些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在家里或者是送到私塾、国学班等地去学习,这些机构很难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很难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近年来兴起的“在家上学”和“退学上私塾”的行为,违背了义务教育法。 

  吕玉刚表示,家长想让孩子多接受一些国学方面的教育,这和上学并不矛盾。但是,这种学习“只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我们正规的、规范的学校教育”。

  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被追究法律责任 

  家长没有送孩子上学,没有按照法律规定送适龄儿童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怎么办?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专门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保证辍学学生尽早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虽然学校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但毕竟目前只有九年制义务教育才能保证孩子教育的延续和可持续,所以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舍本逐末,更不能因为任性而触犯法律。

往期回顾

     正义网

  文化频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