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推倒的校舍、毁坏的校园……摧毁的何止是这些打工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更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与梦想。

11
8月15日,海淀区东升乡后八家村新希望学校开学日期还有3天,不少家长却发现十余间校舍被夷为平地。
1
一个孩子茫然地站在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门口,而校舍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2010年,北京“同城待遇”启动,在政策层面上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了在城市就学的通道,但这个通道并不畅通。 

1
打工者子弟学校学生画的图画上写着:“学校要拆了,我要去哪里上学?”
2
公立学校高额的学杂费把许多外来务工者家庭的孩子们阻在门外。

  没有妥善的安置方案,就以违法建筑为由拆学校,只会令舆论大哗,让政府陷入被动。新方案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必须切实保障那些打工子弟,有学上,有书读。

打工子弟被驱逐的教育权何处安放

  对于这场大规模的“教育拆迁”,北京市教委给出的理由是打工子弟学校存在非法办学的现象。诚然,非法办学确实应该予以取缔,但前提是学生得到妥善的安置,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行政权力以“一刀切”的方式,贸然关停打工子弟学校,打击非法办学的同时,也是在放逐3万多打工子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拆毁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也是在拆毁打工子弟的上学梦。面对失去故乡的打工子弟,我们不能再让他们的权利被放逐,城市里理应有一张属于他们的书桌。被驱逐的教育权利何处安放?除了职能部门的有力保障和合理安置,更需要对社会力量进行规范引导,让其成为填补权利空白的有生力量。

1
海淀区东升乡科技管理站门口,挤满新希望小学学生的家长。一名家长躺在地上,嘴里喊着“我们也为北京作了贡献”。
2
校园里的纯真笑脸,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

  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梦想的族群是没有前途的。何处能够安放打工子弟的梦想,恐怕已经到了要给出一个答案的时候了。

  往期回顾
寒门学子路在何方
鬼子进村背后的文化糟蹋
官员演戏和"官场做戏"
艺术品市场黑幕重重
私人会所折射"灰色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