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市民精神所深深感动的同时,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如此大的损失,究竟是谁造成的?是天灾还是人祸?仔细的观察一下,中国当今城市建设的整体形势,你会发现,61年不遇,虽为偶然,实则必然。
|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青岛经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原主任工程师段昌和表示,北京目前的防洪标准从全国来看已经优先达到住建部要求的标准上限了。但他同时表示,北京市雨水管道新的标准是今年5月才出的,从建设到达到这个标准还需要时间和过程,而这个过程工程量很大,除了河道拓宽之外,还牵扯到各个因素。
同样是暴雨,青岛的状况要乐观很多。“青岛排水重现期的设计均高于国家标准。”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雨水管道的设计是以最大雨水流量为根据的,所谓重现期,是一个水文概念,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国家标准是0.5年至3年,青岛主干道排水重现期一般是3年至5年,部分暗渠甚至达到10年至20年的标准。”此外,青岛市借鉴德国排水管道建设的先进经验,实行雨污分流,即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管道中处理,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污水对近海海洋水质的影响,而且提高对雨水排放网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城市排涝。
|
暴雨灾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有专家称,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使之难于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另外,由于地下空间的管理分属于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统一规划,地下系统建设落后不足为奇。更重要的,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中一直遵循“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思路,城市地下系统远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
本质上,对于政府而言,最大限度的增加民众福祉是分内之责,这与政府的公共职责密切相关。增加福祉不仅意味着提高公共福利的水平,更有避免灾难危险发生的具体要求。暴雨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城市基础设计建设落后、应急预案不周密等诸多问题,说到底是对为政官德的严峻挑战,是对执政为民理念的践踏。
我们相信,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人们心中的阴影会逐渐淡去,但是对于政府而言,这个惨痛的经历应成为一次深刻的教育,督促自己反思,去积极修复那些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虽然这种政绩有可能为民众所不知,但以民众社会福利为出发点的执政措施将会获得历史的尊重,会让我们的党更加具有先进性。
|
|
 |
|
网络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段子:甲乙两县长同时上任。甲县长抓紧带领全县修缮水利工程,数月高质量竣工,乙县则无动静。夏天,洪水至,甲县固若金汤,乙县四处汪洋。抗洪抡险,记者云集乙县,县长频频在救灾一线出镜,名声大振。数月后,提升副市长。 甲县长悟然,从此不修水利,盼望下一次洪水。话题虽未虚构,但能够在网络间流程,至少反映了当前官场的一些不良习气。 |
|
 |
|
韩群凤女曾是某银行大堂经理,为照顾因早产而脑瘫的两个儿子,不得不辞职在家,耗尽家财为儿治病。13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韩群凤于2010年11月20日晚 ,溺毙了双子后服毒欲自杀未遂。2011年6月28日,韩群凤被判故意杀人罪,获刑五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