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19-05-23 09:05:00 作者:郑海啸 新闻来源:正义网
|
|
|
核心提示:
·张岱和茶人闵汶水高手相逢,几个回合,识茶断水,汶水老人由冷淡而笑,而吐舌,而说实话,而又吐舌,最后说自己活了七十岁,精于鉴赏方面,没有人比得上张岱
·张岱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对待生活的这种生气勃勃的态度和劲头。惺惺相惜也好,互相吹捧也好,只要能自得其乐就都是好的
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作品,是很多人秘密书架上的宝典。当代散文家黄裳和汪曾祺都特别崇拜张岱。文学家施蛰存晚年重读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二书,仍是击节称赏。他说“五十年来古今中外,文章看了不少,自以为很懂得一点为文之道”,而唐宋八大家,桐城诸家,公安竟陵,都被他一一淘汰,只有张岱的这两本书,“还经得起我五十年读书的考验”。
《闵老子茶》即是经得起施蛰存先生五十年读书考验的《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张岱自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闵老子茶》大概就是为了自证“茶淫”二字。文章写得跌宕起伏,冰雪聪明。三百多年前,在南京的桃叶渡口,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斗茶大戏。张岱和茶人闵汶水高手相逢,几个回合,识茶断水,汶水老人由冷淡而笑,而吐舌,而说实话,而又吐舌,最后说自己活了七十岁,精于鉴赏方面,没有人比得上张岱。二人从此成了好友。
文章固然精彩,但就茶道而言,却不无可议之处。当时张岱和闵汶水喝的松萝茶,是一种花茶,香气浓郁,自它问世,就颇受高级知识分子的非议。李日华说:“松萝极精者,方堪入供,亦浓辣有余,甘芳不足,恰如多财贾人,纵复蕴藉,不免作蒜酪气。”闵汶水在桃叶渡口经营茶业,他制作的“闵茶”走的是大众路线,其浓郁的兰花香气受到大众的追捧,成为一时茗饮风尚。闵老爷子的茶馆也是明末秦淮河畔复社名士诗酒风流、秦淮八艳高张艳帜之外的又一道风景。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种“网红茶”。张岱和闵汶水惺惺相惜,相互吹捧,其实他们离真正的茶道还隔着一层。
张岱的口味是重的,并不高级,但这又有什么要紧?只要是喜欢,一辈子都喝花茶也不错啊。张岱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对待生活的这种生气勃勃的态度和劲头。惺惺相惜也好,互相吹捧也好,只要能自得其乐就都是好的。古龙说得好:“世人皆以痛楚、孤独、悲伤为大境界,以为这就是深邃的人生,殊不知欢乐才是人生的真谛。一个人获取欢乐的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能力。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太容易了,读几首诗词即可,但获取欢乐太难了,非大丈夫不可为之。”
|
|
|
专栏介绍 |
 |
范建生
湖北恩施市检察院检察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和网评。 |
|
核心提示:
·你坐在我身边玩手机,对于我而言,你还不如一个死人。
·我经常觉得,手机再这么玩下去,我们就会成为一种很低端的机器人,很便宜很便宜
每逢重大足球比赛,球迷的妻子会感到自己被冷落,甚至被视若无物,于是自嘲成了“足球寡妇”。但好在重大的足球比赛不是每天都有,所以“足球寡妇”的日子大概尚能将就。而手机,是真正的“全天候”,那么,“手机孤儿”就是无时无刻不孤独。
有一个5岁的小姑娘,在幼儿园没人接,因为爸爸在玩手游,妈妈在追剧。因为沉迷手游和追剧,而忘了去幼儿园接孩子,这样的父母在媒体的曝光之下,大概会自觉有点“理亏”,但有些父母则会理直气壮,因为他们忽略孩子的理由是:我正在网上给宝宝买玩具呢,或,我正在看育儿公号!
解决“手机孤儿”的办法很简单且一劳永逸:给孩子一个手机。
你坐在我身边玩手机,对于我而言,你还不如一个死人。面对死人,我可以选择报警,或是离开。而面对你,为了礼貌起见,我只能坐着,也掏出手机,于是就有了两个死人。你不觉得,不止是孩子,很多很多的成人,也都成了“手机孤儿”吗?我经常觉得,手机再这么玩下去,我们就会成为一种很低端的机器人,很便宜很便宜。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欲深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天机了,也就是人将丧失最宝贵的灵性。有人将玩手机和吸食鸦片作比,确实很相似。晚清那些可怜的人力车夫,拉车拉到体力不支时,就赶紧吃个大烟泡。我们工作累了,也赶紧玩玩手机“充电”。鸦片鬼起床前要吸足鸦片,我们起床前也要打开手机过足瘾。
据说,全球人都在想办法应对手机带来的危害。为了让顾客找回用餐的初衷,专注享受美食,不少意大利餐厅规定顾客进餐馆时,必须把手机放在门外的更衣柜内;很多法国人则将智能手机换成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老式手机,关掉无休止的消息提醒。
又据说,在世界范围内,巴西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最多,平均每天近5小时;而中国人每天只花3小时,远远落后于巴西,只位居全球第二。所以,不着急,我危言耸听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