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一根网线连接千万家。掉线、缓冲、再掉线、再缓冲……有此消费体悟者比比皆是。更可气的是,分明坐的是老牛车,当初掏的却是四马拉车的票钱。
222
《中国宽带用户调查》调查发现,多数用户办理的固网宽带带宽为2M或4M,而2M带宽下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为142.2KB每秒,4M则为232.7KB每秒。全国固网宽带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为199.3KB每秒,与名义速度差异极大。 
333
《中国宽带用户调查》称:中国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假宽带”,即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报告指出4M平均速度在400KB/s以下的占91.2%;2M在200KB/s以下的占83.5%;1M在100KB/s一下的则占67.6%。  
    有分析认为,正是由于电信、联通等巨头的垄断,迫使小运营商只能从巨头购买宽带出口,再分到下级用户。二级运营商特别是一些个人运营商,成不了规模,大肆广告宣传自己低价的宽带,价格不占优势,小运营商为了从中获利只能在宽带上下手脚,也就有了现在的“假宽带”之说。
111
全国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美元,调查发现,中国大陆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 
222
针对该报告称运营商宽带“缺斤短两”的问题,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日前回应称,运营商提供的家庭宽带多为共享宽带(不是独享宽带)是各国普遍做法。  
    一条“假宽带”,测出契约伦理的厚度。当网民被堵在“缓冲”和“掉线”的双轨上一边抓狂,一边缓慢爬行,良序的市场格局也会被消解。归根结底,那些游弋于监管盲区的市场泡沫和坑蒙游戏,应早些戳破。
11
“假宽带”的真忽悠,在事实面前,揭开了真实的“红盖头”,广大网民都有被欺骗的感觉,对此非常气愤。提供的技术达不到要求,却收着理论数据的费用,这不是“短斤少两”是什么?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昭然若揭,这与市场上销售伪劣产品有何区别?明显违反了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222
刚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内容。明确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宽带不宽”都可以也应该成为公益诉讼的内容。消协完全可以据此规定,对运营商提起公益诉讼。  

    “假宽带”还能坚持多久,目前来看答案无从知晓,但是“假宽带”形成的本质是利益驱使,如果掐断了相关企业的利益链条,“假宽带”死亡日子的也就不远了。

 
  往期回顾
你的安卓机在"泄密"吗?
"互联网战争"别打伤了用户
职业删帖挑战公众知情监督权
“约架”挑战网络文明底线
网络谣言别蒙奥运观众的眼
打击论文造假别“大棒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