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6月7日高考还不到20天时间,对于考生来讲,这20来天是他们命运攸关的决定时刻,故他们都做好了冲刺的准备。但对于灾区幸存的考生来说,他们刚死里逃生,遭遇了家破人亡的深巨创痛,他们绝不可能按照正常的步骤完成这最后的冲刺。时间已经很紧了,教育部门该如何安排灾区考生的高考(包括中考)问题,必须马上给出一个答案。
你们的高考 我们的记忆
在所有关于高考的体味中,参加高考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还有学校的老师,将有最深的感受和最难忘的记忆。孩子或许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考好,家长或许在一遍又一遍检查细节,不容纰漏,而老师或许也在做最后的安排,所有这一切,为两天后不留遗憾,为考试结束能有一个轻松的微笑。
扶助灾区考生从容渡过高考这一关
又到一年高考时,莘莘学子,上千万个家庭将全力进行一次人生大冲刺。但今年的高考,与往年有所不同。从5月12日的大地震,到6月7日的高考时间,期间不到一个月,灾区的一些考生,除了和所有考生一样,要经历繁重的备考,他们还要在小小年纪承受着家园毁灭、亲人离去等巨大悲痛。
解决"高考移民"难题,出路在哪?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行之有年的高考制度已经在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从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变成了一个利益分割机制,进而演变成了一种人才排斥机制。靠小修小补已经无济于事,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一些根本改革才能恢复其活力。
高考指挥棒下的中考改革能走多远
从不少上了大学的孩子们放纵自己的行为中,我们分明能够看到整个中国初高中教育的恶果——他们太累太累,太需要让绷紧的心情放松了。可是,他们最可宝贵的兴趣爱好,却被漫长痛苦的分数教育冲得落花流水,唯有上了大学,他们生命中的华彩才可能重新得以绽放。
莫让高考公平出现“绿卡盲区”
“双认证”本是为了维护正当考生的公平高考权益,却剥夺了另外一批考生的权益。“双认证”高考门槛的设定,没有考虑那些不是本地户口,但已在本地入学3年以上的孩子。他们跟随父母,客居异乡,又要择校又要赞助,已经付出比本地孩子更高的学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