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需要一座平安的故宫,这种平安不仅建立在技术和硬件上,更急迫的是弥补管理的软肋。如果仅仅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而在管理中慢半拍,那么安防系统在意图不轨者眼中,便是“纸糊的大炮”——一辈子也打不响。
|
全面梳理文保相关制度方法 打造"平安故宫"
这几年故宫发生的文物被盗被损坏事件,让大家对故宫的管理不由得有些担心。针对故宫的安全保护,国家已经提出“平安故宫”的建设目标。当前《文物保护法》的完善以及提升它的法律地位的重要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不断出现故宫文物被损毁,以及之前新闻舆论广泛关注的梁思成故居被拆除,还惯以保护性的拆除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的事例充分反映了当前文保状况的窘迫。
其次,故宫作为悠久的历史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也是全民的财富。目前的文保制度方法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同时,不应忽视民众的意见,可以考虑大范围地征求民众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发布单项的信息。所以,在法律的提升方面,在制度的完善方面,在吸引民众智慧和力量的参与方面,其实都应该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
|
 |
|
故宫安防改造也在升级。单霁翔表示,故宫已决定继续加密院内监控摄像装置,在今年年底完成首轮改造后,明年立即开始新一轮探头加密。 |
|
 |
|
自去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展室门窗安全防护的升级改造,选择了复合型防砸板作为展室安全门窗防护的透光材料。目前,已完成对承乾宫、永和宫门窗的改造工作。这种新型抗砸玻璃已经装上了承乾宫的窗户,考虑到透光性和安全性,部分窗户采用了磨砂和防砸双层设计,防砸的同时,也照顾到文物保护对于光线的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