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炒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6月22日之后,伴随着各地高考查分的开始,高考状元也横空出世相继出炉。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这几天打开电视和网络,各科高考状元仍然与往年一样不期邂逅。

    美容医院打出"陕西省高考状元可免费整形"广告

    西安长安北路的一美容医院门前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暑期大变身,开学当校花,陕西省高考状元可免费整形”,引得很多路过的市民纷纷侧目。该美容医院的客服人员说,这个广告在高考前就打上去了,因为暑期总有学生来咨询,尤其是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和备考影视表演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该医院策划宣传部门称这是该公司针对学生推出的暑期活动。

111
北京海淀、西城几个考点附近的宾馆酒店,6月6日至8日的房间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订满了。不少考点附近的居民楼也成了高考房的备选。而这些高考房,不少都声称自己的房间在往年住过高分考生,最后考上了“清华、北大”,是“风水宝地”。 
111
高考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备受争议,原因是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5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雷人的是买这款内裤还会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所谓夺冠秘籍,黑白印刷本,约一万多字,据说全部由状元们撰写。 
    为何很多人热炒高考状元,因为高考状元背后存在利益链条,所以高考状元成为学校、媒体和商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商家:为自己产品做足宣传 稳赚不赔

    商家和状元的这种合作,表面看上去双方各取所需,各有所获,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对社会和其他消费者却可能产生误导,除了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之外,还有损社会诚信,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做法。比如某种口服液、保健品明明跟“状元”没什么关系,但是商家却宣扬高考状元就是喝了这种口服液,吃了这种保健品才考高分,得状元的,这显然会让很多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

111
“高考状元”并非“职场状元”,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得那么“理想”。炒作“状元”不乏提高学校知名度、抢夺优质生源等目的,但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政绩”。 
111
领导“宴请状元郎”与其他“炒状元”的形式相比因其具备浓厚的官方色彩,再加上有领导亲自参与,对学生心灵所带来的冲击更强。领导积极投身“炒状元”的行列,一方面宣扬了自己的“显著成绩”,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己对教育的“重视”,何乐而不为。 
    在一杆杆状元的大旗下,大张旗鼓宣传的多是其背后的学校或所在地区教育资源的优越性,如何改变不再热炒高考状元,需要的是斩断背后的利益链。
111
甘肃省高考成绩公布,与往年不同的是,省教育厅不再对外公布高考成绩前百人的名单,状元姓名也同样遭遇“官方封存”。考生通过特定渠道查询,才可获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情况。 
111
大部分学生都要通过每年6月的那几天的考试来“鱼跃龙门”,发挥正常或者超常便能迈入大学,发挥失常便无缘大学。君不见多少平时“屡考不败”的尖子生在高考中“折戟沉沙”,更甚有顶不住压力跳楼者,可见一次考试的巨大偶然性让学子们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教育者应深知,教育的目的不是分数,而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完善。淡化“状元”,淡化排名,淡化纯以分数取人的价值取向,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往期回顾
给师德划线不如落实法律
"最难就业年"咋就这么难
"到此一游"敦促国人自省
"抗日雷剧"不能止于停播
"成龙捐楼"再敲古保警钟
"人打钟"再敲故宫文保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