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与沟通便利性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甚至性格。一项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49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3.2%的受访者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上网强迫症”与“网络孤独症”成青年两大最常见症状。

22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也成为了现代人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11
神奇的网络,以一种独特的力量缩减着时空距离。只不过,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分依赖网络,使“上网强迫症”、“网络孤独症”等都市病和现代病层出不穷,在无形之中改变了网民的性格。

  为了上网,你可以放弃哪些?美国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显示,许多人宁愿放弃洗澡、喝酒、吃巧克力、健身等,也不愿生活在一个没有互联网的世界里。最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有7%的受访者表示宁愿一年不洗澡,也绝不能不上网。

111
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暴力、淫秽内容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对其不良影响的程度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很多人,因此滑向犯罪的深渊。
222
与沉溺于过关斩将、打杀怪兽的网络游戏带来的传统网瘾不同,时下流行的“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等“新型网瘾”也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纷纷落网”。 

  说到底,网络依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或者心理疾病,它更多的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消除网络依赖,破解“网络性格说”,固然系于个体的严格自律,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111
当许多人对网络的依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网络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确实值得我们加以反思。
   人们很容易地走进网络世界,却很难走出来,更难以回到生活世界之中。追根溯源,在于一些人难以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时间分配和角色切换,生活空间和网络空间边界模糊。破解“网络依赖症”,应打断成瘾的链条机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平常看待网络,从小学会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往期回顾
大学生求职屡现"拼爹门"
解读电视剧改名之怪现象
傍名人要谨防侵权
限广令驾到 广告能否去无踪?
名人爆粗 真性情还是不文明?
名人之后的教与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