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微博上公开粗口骂记者,北大教授孔庆东火了。然而,名人爆粗口之事他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名人的骂战已然成为近来最热的八卦新闻,也为许多公众所诟病。
“性情中人”冯小刚 言语犀利屡屡“开炮”世人皆知
  无独有偶,著名导演冯小刚也是这样一位屡爆粗口的“性情中人”。作为娱乐圈的知名导演,冯小刚火爆的脾气和犀利的语言几乎是世人皆知。早在2004年,冯导在不满一位记者“权利打扰正常生活”而拒绝采访的时候,就曾指着该记者的脸骂道:“你这么做根本就没有道德,我XXX抽你。”2006年,经历过“抽记者风波”的冯小刚再度发飙,当众骂一位女记者“操蛋”,又一次成为全场焦点。2010年,因为不满金马奖评委会用“演得太用力”为借口令妻子徐帆与最佳女配角失之交臂,冯小刚连开“猛炮”,直批金马评审主席“假内行”。
1111
怒骂同济教授的周立波,曾引发舆论的一片哗然。 
2
顶着教授的光环,孔庆东借骂人挑起舆论事件,已经不止一次。 
  有人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古往今来,骂暴君、骂奸臣、骂小人的故事也多不胜举,那么,公众人物应该具备的修养呢?屡屡爆粗的他们,究竟是真性情,还是不文明?
名人名嘴背负更大社会责任 "口不择言"往往造成巨大阴影
  名人因为知名度高,在话语表达方面本来就占有优势,这在粉丝芸芸的当今尤其如此,无论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都是一样。比如明星名嘴们一上博,往往就有数十上百万粉丝转发跟帖,在虚拟社会里形成巨大的舆论场。在现实社会占有了更大的表达权,也就负有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如果名人们不意识到这一点,不珍惜自己特殊的优势,不慎用自己的表达权,反而把网络当做私人空间信口开河、喜怒无常,这就不仅会在虚拟社会里投下巨大的阴影,而且是对公民表达权的糟蹋。因此,增强社会名人、特别是明星名嘴对公众影响、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意识也就成为虚拟社会管理的重大问题。
111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个职业可以说是一门最伟大的艺术,因为它传递着人类的思想和精神。 
[复制]2
而孔庆东的爆粗,无疑给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身份抹上一道黏稠的黑色。  
  如果一些名人的表现就是这样:浅薄、浮躁、粗俗、狂妄……那么,人们有理由要求他们变得成熟一些。可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仅仅要求名人去单方面改变什么,似乎还远远不够。
问题名人"成熟"起来还需健康舆论环境
  名人成熟主要靠内因,但外因也不可或缺。社会要共同努力,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著名演员李雪健坦言,他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每当头脑发热时,第一个向泼冷水、而且冷水温度最低的是他夫人。无独有偶,周立波向张生教授发飚之后,其夫人便不给他好脸色,并在公众场合向他“发难”。对那些问题名人,社会大众也应是非分明,方能对其起到提醒、规劝、警示作用,让名人们不要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然而,某些粉丝却把名人的缺点当成“特点”,把名人犯浑说成“性情中人”,如此无原则的盲目追捧,只会助长“偶像”们的嚣张气焰,放大他们的名人意识,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111
大多时候,他们爆粗的背后,也有着许多无奈和愤怒的因子。 

  也许名人们“真性情”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了公众所认为之粗鄙的一面,但随着时间流逝,那很快就会成为“浮云”,被人们遗忘。但我们不该遗忘的,是这个文明社会的诸多乱象。一个巴掌拍不响,围观问题名人的同时,我们或许该反思下骂战背后的更多。

  往期回顾
"百万孝子工程" 乌托邦的美丽寓言
差生戴绿领巾 冠冕堂皇的教育暴力
学术腐败 斯文扫地的象牙塔丑态
名人之后的教与养
大爱点燃希望 献礼教师节
大学致辞:信美之言关照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