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上班是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而安徽省义井乡却要靠金钱奖励来维持,实难想像当地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是如何的不积极才使得“按时签到奖”走入公众视野。

  加强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是制度出台的初衷?

  近日,媒体披露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义井乡出台一项考勤规定:乡政府工作人员按时签到,每天奖10元。规定出台后,引发公众热议。24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义井乡乡长张发品说,目前乡党委紧急开会,已取消这一规定,规定试行1个多月来,奖金尚未发放。

  今年5月底,义井乡出台新机关考勤制度(试行),其中规定:按时签到,每天奖10元。不按时签到的除不予奖励外,每迟到(或早退)一次罚5元;同一天3次无故缺勤,按旷工计,旷工一天罚款30元。

  8月22日,该考勤规定在网上被披露后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上班不迟到是必须的,凭什么按时上班还要额外奖励呢?也有人认为,这项规定可以避免部分工作人员消极怠工。

  “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希望加强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张发品称,“我们重新修订了考勤制度,并对消极怠工、迟到、无故不签到的行为加大了督查和抽查力度。”

二
考公务员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造成这一现象的无非以下众所周知的几点:稳定、清闲、高福利。这边挤破脑袋使尽浑身解数也要往公务员队伍里挤,那边却是公务员的工作懒散和怠慢,实在是发人深思。
  自律无法发挥积极作用的情况下,倘若作为他律的监督体制也缺位,那么,权力的膨胀和滥用就难以避免。

  不健全的监督体制是权力傲慢与滥用的根源

  实质上,签到奖背后流露的是权力的膨胀和监督的匮乏。纳税人的钱以签到奖的名义被用,看似合法的途径流入当地公务员的腰包,这是对权力的滥用和渎职。真正能够打击这种违纪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的,不是设置签到奖,而是要从根本上完善对公务员的监督体系。监督分为自律和他律,如果自律到了如此匮乏的程度,那么他律就应发挥其原本的作用。

  公务员监督的匮乏,除了盛行的“官本位”思想作祟外,根本上仍是源于我国监督体制还不够健全,约束力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某些监督机构的监督意识比较淡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权力傲慢让一些被监督者拒绝被监督,无视法律凌驾于组织之上;此外,监督环境的不透明让部分的监督者心存疑虑,个人利益与监督义务的相关联让监督无法发力。自律的缺失,加上他律的薄弱,才会有如此懒散的作风。

   在其位,却不谋其政,签到奖的存在显然是一种自我矮化与丑化,透露出公务员队伍的尴尬。

三
2013年7月1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 规定8月1日起施行。按照规定,以发放津贴补贴的形式,变相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慎用手中百姓赋予的权力,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不让“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错误思想成为放任自我的罪魁祸首。
tu
8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甘肃定西、兰州考察。考察中李克强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都要在抓好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言必行,行必果,争取尽早见效,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按时签到奖”固然是个“天大的笑话”,但荒诞的奖项设置背后却是公务员懒散成性的工作作风,而师出无名的“签到奖”也再次暴露了缺乏监督的权力是如何恣意妄为而无视法纪民生。尽管奖项已经取消,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却远未停止:如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谋”还有待商榷。

  往期回顾
为何要严惩法官"嫖娼"
为何谣言能击垮高福利政府
网上信访解决问题是关键
口罩实名制,权力越界的闹剧
公务员聘任制破冰试航
京华时报VS.农夫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