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群体的心理特征,是不现实的。在"群体爱国"的意识之下,个人动机究竟如何,无从知晓。然从现实看,特别是打砸抢极端事件的发生,至少可以说明,善良民众中间杂着极端分子,这些人利用百姓的朴素爱国表达,发泄心灵中阴暗的一面。。
|
对权利缺少足够的敬畏
不论出于怎样的动机,将爱国激情转化为对正常商业秩序以及公民私有财产的侵犯,这显示是错误的,实际上,这是对法治社会的践踏。在一个良序社会中,每个人的权利都有有限的,不存在无限制的权利,法治社会,更不允许站在道德高点之上,对行为放任不加约束。
在生活中,我拥有买与不买的权利,当然基于爱国情绪,我很大程度上会选择不买,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的买与不买受制于某个群体、某些个人的意志,更不意味着,倘若我的选择不符合你的“菜”,我就会因此遭受不测。
这种个体权利,是自然地、神圣的,不受制于社会制度,更不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这种自由权利,是普世的,理应受到尊重与敬畏。
|
管理不到位纵容乱象发生
缺少了适当的监督管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很容易演变为不受约束的群体行为。爱国表达是否理性,需要管理者的引导,脱离了引导,脱离了监管,示威活动走入歧途,也不足为怪。
根据微博内容,发生于湖北十堰市游行现场秩序井然,没有出现骚乱和打砸抢行为。根据图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游行队伍的两侧,警察手拉手护送队伍前行。 同样的在广州,根据现场情况,市政府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同时利用微博提醒市民,告知如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请广大市民依法、依规表达诉求,并服从现场民警指挥。对涉及打砸等违法行为,警方将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
|
 |
|
9月16日,杭城街头举行了大规模反日保钓抗议游行。据网友称,游行队伍以学生为主,一路上大家唱国歌,喊口号,没有发生任何过激行为。 |
|
 |
|
青岛公安微博内容:9月15日,我市部分群众自发进行抗议活动,表达爱国热情。其间,极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抢烧,扰乱社会秩序,青岛警方迅速开展处置工作,根据现场事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抓获多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平息事态,恢复秩序。目前正在深入调查,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