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高尚的情怀,但是,爱国必须遵守法律的底线,因为,如果以"爱国"为名义践踏法律,损坏同胞的私有财产,最终的结果恐怕不是让国家更加团结一致对外,而是引发自己内部的矛盾,消耗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爱国"绝非真正的"爱国"。

1
9月15日,在各地反日示威游行浪潮中,出现了不和谐的插曲,长沙平和堂、青岛丰田4S店被打砸抢烧。爱国应理性,将暴力加诸于正常营业的商场和公民私有的汽车,都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2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条“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分析群体的心理特征,是不现实的。在"群体爱国"的意识之下,个人动机究竟如何,无从知晓。然从现实看,特别是打砸抢极端事件的发生,至少可以说明,善良民众中间杂着极端分子,这些人利用百姓的朴素爱国表达,发泄心灵中阴暗的一面。。

  对权利缺少足够的敬畏

  不论出于怎样的动机,将爱国激情转化为对正常商业秩序以及公民私有财产的侵犯,这显示是错误的,实际上,这是对法治社会的践踏。在一个良序社会中,每个人的权利都有有限的,不存在无限制的权利,法治社会,更不允许站在道德高点之上,对行为放任不加约束。

  在生活中,我拥有买与不买的权利,当然基于爱国情绪,我很大程度上会选择不买,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的买与不买受制于某个群体、某些个人的意志,更不意味着,倘若我的选择不符合你的“菜”,我就会因此遭受不测。

  这种个体权利,是自然地、神圣的,不受制于社会制度,更不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这种自由权利,是普世的,理应受到尊重与敬畏。

  管理不到位纵容乱象发生

  缺少了适当的监督管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很容易演变为不受约束的群体行为。爱国表达是否理性,需要管理者的引导,脱离了引导,脱离了监管,示威活动走入歧途,也不足为怪。

  根据微博内容,发生于湖北十堰市游行现场秩序井然,没有出现骚乱和打砸抢行为。根据图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游行队伍的两侧,警察手拉手护送队伍前行。 同样的在广州,根据现场情况,市政府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同时利用微博提醒市民,告知如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请广大市民依法、依规表达诉求,并服从现场民警指挥。对涉及打砸等违法行为,警方将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1
9月16日,杭城街头举行了大规模反日保钓抗议游行。据网友称,游行队伍以学生为主,一路上大家唱国歌,喊口号,没有发生任何过激行为。
2
青岛公安微博内容:9月15日,我市部分群众自发进行抗议活动,表达爱国热情。其间,极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抢烧,扰乱社会秩序,青岛警方迅速开展处置工作,根据现场事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抓获多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平息事态,恢复秩序。目前正在深入调查,对涉案人员依法处理。

    爱国是一种美好的情操,也是一种有边界的行为,表达爱国热情不能悖逆公序良俗,更不能脱离法制轨道,否则就会亲者痛、仇者快。 当事态真的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政府和民众要形成合力,以合情、合理、合法、有效的手段,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1
9月16日中午,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依然聚集大量抗议民众,打出标语表达抗议。从亮马桥中街路口开始,就有执勤的民警在现场维护秩序,亮马桥路两侧拉起警戒线,路南有民众围观、拍照。民警走在队伍两侧引导抗议民众在使馆门前道路行进,将人群隔离,避免出现拥挤。行进路线由亮马桥中街路口开始,行进至亮马桥东街路口掉头从另一侧返回。“钓鱼岛是中国的!”“还我河山,理性保钓”,当抗议人群行进至使馆门前时,高喊抗议口号。不时有群众主动参与进队伍中。

  让我们记住一个年轻人对 “中国该不该强硬反制日本”的看法。他说: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

  往期回顾
电商战:赢了眼球 输了诚信
改变政绩观杜绝"面子工程"
请给运动员包容与善意
消极比赛,莫让道德让位规则
北京暴雨:是天灾更是人祸
"刻章救妻"的男儿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