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根据法国同名科幻漫画改编,故事背景设定为2031年新冰河时期,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世界各国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谁知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与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停歇的流浪者。这列火车借助威尔福德(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开发的永动引擎,并且配备各种完备设施,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态系统,周而复始旋转在43.8万公里的漫长旅途中。生活在末尾车厢的底层人民一直饱受压迫,为了争取自由和权力,他们在过去发起过多次暴动,但无疑例外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拥有领袖气质的柯蒂斯(克里斯·埃文斯 Chris Evans 饰)试图找到被囚禁的安保设计师南宫民秀(宋康昊饰),借助他之手打开通往首节车厢的重重大门,推翻威尔福德的统治。一场血腥革命正在进行并随着影片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雪国列车》从表面上看影射出的是被压迫的人们反抗暴力,反对奴役的老套故事。生活在末节列车的人,失去了人性的最后基因,为了生存下去,人吃人的惨剧在不断的发生。在这样的奴役下,柯蒂斯带领着一群不甘奴役的人从末节车厢开始,一直反抗到引擎车厢的威尔福德。但从某些场景仍然看出导演有意或者无意间通过讥讽方式反射出的法治梦想。当柯蒂斯历经千辛来到车头见到威尔福德时,他的话很有哲理,这是一个列车,一个循环的列车必须要有平衡,人们各司其职,如果有人超越,会造成失序,会影响整个列车的生存。韩国的导演始终在表达一种法的价值——秩序,强调秩序的重要性,为了维持秩序,可以对个体造成损害,只要达到和谐的秩序。为此,他通过计谋来鼓动政变,削减列车人数,维持平衡,甚至通过让末节车厢居民见证最惊悚的“断臂”酷刑。对于秩序的过分强调必然会侵犯个体的权利,侵犯个人的基本人权,可见秩序和人权之间的确存在天然的阻隔,似乎导演刻意强调秩序重要,整个影片时刻都弥散着这样一种思想,甚至整个故事的构造,也是先知吉利姆和威尔福德为了秩序的一个计谋。导演或许想强调需要在秩序和人权之间寻找一个黄金比例线,但这个刻度时刻滑移,因此他想到了另一个办法,用另一种价值来消弭两者的冲突,因此,在影片的背后亚裔的尤娜和非裔的吉米在冰封的雪上瞭望无尽的白雪下的自由世界。这种用自由来淡化两者之间的张力,似乎也是一种无奈的畅想。
影片通过一节节不同的车厢反映出不同的人类世界,在儿童车厢中,影片通过歌曲、音频等媒介向我们传达了言论自由的可贵!要控制人类的思想,似乎各种途径的宣传从而洗脑是统治阶级通行的方法,影片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来表达这些被洗脑的人的可悲之处,将威尔福德塑造成救世主的模样,只有他才是拯救人类的上帝,因此,梅森部长的一句“这首歌真让人畅快”侧面映射出了这种洗脑的可怕之处,在身处危难之时,她仍然想到的是威尔福德的伟大,这就是思想同一的可怕之处。也侧面的映射出人类权利中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当一个社会的思想高度集中,民众完全丧失了言论自由之时,你可以想象这个民族的可怕。因此,怀孕的母亲可以拿起罪恶的枪支维护她心中的威尔福德。
影片折射出生存权的重要性,生存是人之为人的起点,连生存权都没有,人和动物的差距就缩小,生存成问题的时候,人吃人都变成理所当然,尤其是吃掉弱小的个体,这种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是动物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而在人群中出现,只能说明生存权遭受了极大损害。因此,当人类有了食物,甚至用蟑螂做成的恶心蛋白,也成为人类争抢的食物。似乎在生存面前,所有的价值都很渺小。而人类贫富的差距也将生存问题折射的无限大,当末节车厢的人们为了活下去,经历人间炼狱之时,前段车厢的人们却纸醉金迷般生活,因此为了享受这种生活,末节车厢的人们要奋起反抗,可见,贫富之间的差距会引发巨大的社会矛盾。影片其中一段颇具深意,柯蒂斯率领反抗人群与戴着面具手拿斧头的保安发生冲突之时,这些保安拿出一条鱼,用斧头拉出血,鱼则在不断的颤动。我想韩国导演洞悉中国成语的美妙,用黑色幽默表达“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深意,在警告反抗人群你们是可以任意刀割之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反抗都会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