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袁贵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2012年7月,异地高考方案获国务院同意。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222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111
所谓异地高考,重点不在考试,而在招生和录取,即在机会均等原则面前,异地考生是否能与本地考生一样,在招生和录取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对待;本地考生能否理性对待来自异地考生的竞争。 
    国务院曾要求各地年底前拿出“异地高考”具体政策,如今距离截止时间仅一个多月,先行推出政策的省份多为人口流出大省或考试大省,推行“异地高考”政策压力较轻,设定的门槛均较低,而流入大省如北京、上海等地均表示年底出台,这些省份的实施细则公众更期待。

特点:2013年立即执行
代表:黑龙江、江苏、安徽
黑龙江对学生设低门槛

   11月,各省份陆续进入了2013年高考报名阶段,明年随迁子女是否能就地高考,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月初,黑龙江省成为首个明确2013年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比之前明确2014年实行“异地高考”的山东省和福建省更提早了一步。对照不久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三个方面“准入条件”(家长、学生、城市条件),此次黑龙江公布的条件简化了许多。如“家长条件”仅限于“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两项,并没有包含“交了各种保险”的社保条件,而对“学生条件”也仅要求了“连续就读3年以上”。至于“城市条件”则完全没有涉及。黑龙江设立的“门槛”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宽松的尺度。有学者表示:“这种要求使现实中出现高考移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此外,江苏省和安徽省也相继表示2013年执行异地高考政策。

特点:2014年缓冲执行
代表:山东、福建
考试大省生源快速下降

    今年2月29日,山东开全国之先河,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允许外地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按照山东省规划,异地高考在2014年起正式执行。山东省破冰之举立刻成了关注的焦点,也使得“异地高考”的话题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话题之一。山东省出台了《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意见》规定,“从2014年起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考生多、资源少、录取分数高,这是山东省高考的一大特点,但另一方面近几年山东省生源快速下降,2010年起,实际平均录取比例就超过80%,2011年更超过了85%。据山东省教委预测,2013年到2014年,山东高考生源将从最高峰的80万人下降至40万人。
    除了山东,福建也明确将实施时间定在了2014年。

特点:人口输出大省
代表:安徽、湖北、江西
通过录取办法留住生源

    安徽省属于人口输出大省,一旦全国放开异地高考的户籍限制,安徽省可能变成生源输出大省,外省不会有大批学生涌入安徽。“如果从总体来看,可能政策放开后,安徽学生出去的比进来的还要多,这样其实是缓解了安徽的高招压力。”合肥市考试院负责人陆昌云说。
    同样,湖北也是人口输出大省,将受异地高考政策影响较小。湖北省相关部门已对随迁子女的分布情况、受教育情况、家庭居住情况以及父母从业、纳税、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摸清底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资源承载能力,特别是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有条件地接纳随迁子女在鄂参加升学考试。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沈华锦处长透露,江西异地高考方案将按要求于12月底前出台,但何时实施尚无法预测。值得注意的是,江西虽然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报考政策,但是却率先明确了录取办法。异地高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异地高考、就地录取”,一种是“异地借考,折算分数回乡录取”。江西省已基本确定实行“异地高考、就地录取”的方式,即外省随迁子女在江西省参加高考后直接参加江西省高招录取。

特点:人口输入大省
代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
解决与城市承载力矛盾

   和人口输出大省的“无压力”状态相比,输入大省在制定政策时慎之又慎,因为北京、上海这些人口输入大省(市)同时也是“高考洼地”,比其他省市享受更高的高考录取率,所以异地高考放开后,如何防止“高考移民”,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以及维护本地户籍考生的利益,都成为了让相关部门亟待考虑的问题。目前,这些人口输入大省尚未出台过明确的政策,但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相继表态年底前推出政策。上海方案将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沪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广东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暂时不方便透露内容。北京也提出年底前出台方案。天津也提出,凡在津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税、上缴社保的外来务工人员,且随迁子女在津就学达一定年限,可在天津异地参加升学考试,具体方案在年底前出台。

222
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想到要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之所以难,就难在“既有要解决的问题,又有不能碰的问题。” 
111
截至目前,黑龙江率先明确异地高考门槛,山东、福建、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湖南等省市也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各省市的频频表态似乎让全国997.1万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但“门槛”高低的争论、户籍地居民的抵制、公众对“高考移民”隐患的担忧却显示其背后博弈远未结束,甚至是刚刚开始。
222
“就地高考”成为不少家长讨论、也共同“抵制”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激烈言辞。此前也有部分京籍人士约谈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反对就地高考”的诉求。上海一项近1200人参与的投票则显示,有85.7%的人反对取消高考户籍制度。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政策放开后,会不会滋生“高考移民”,进而侵占本地学生的权益,引发新的教育不公。 
111
合理“门槛”的设置需要综合协调随迁子女权利、本地学生利益、高考指标分配、城市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但在经历了这个过渡阶段后,如何酝酿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网购是否还可以让消费者找回安全感,快递还能否给客户最起码的契约与信任?当众多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时,无论是电商还是快递,抑或是其他涉个人隐私行业,都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境遇与命运。

  往期回顾
快递有风险 小心信息泄露
"差评"滋生 买家卖家受挫
苹果"霸王条款"屡教不改?
电购"猫腻多"买时容易维权难
宽带不宽"假宽带"需要真治理
你的安卓机在"泄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