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泛滥被人人喊打,刚露头的“官谣”同样不能忽视。“民谣”的背后是个人的不正当利益作祟,而“官谣”更多涉及贪腐等问题。打击网络谣言,既要盯住“民谣”,也不能放过“官谣”。

  “官谣”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事实真相,容易给公众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涉嫌包庇袒护当事人。谣言被揭穿之后,更是既伤害公众的感情,又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一
2013年5月22日,一条名为“项城一官员高调现身郑州娱乐场所”的微博被疯狂转载。网上曝出“郑州夜店打字幕欢迎项城田局长”,项城市相关部门回应称,项城市田姓局长、副局长有六七位,但这些局长21日都没有到郑州出差。当地还回应称,可能是一场恶作剧。2013年8月28日,当地称经过调查,事件主角为项城市工商局副局长田洪志,当事人被免职。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官谣”“民谣”一起打。“官谣”不能游离于法律与制度之外,而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二
2013年3月20日,广东佛山一货车被治超执法车拦停,司机称遭执法者殴打,但佛山交通部门打人者声称“绝对文明执法”。在得知执法者打人场景被货车上装的视频装置录下后,佛山治超办才处理相关责任人并以“因调查不足匆忙回应,以至于事实存在出入”为由道歉。
一
 官“谣”出自官员之口,故而整治官“谣”就要打掉说出官“谣”的老虎、苍蝇。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政府自我完善、自我排毒、自我净化,才能让官“谣”消声觅迹。而政府的自我排毒,就要有自断臂膀的勇气,打掉说出官“谣”的老虎、苍蝇。

  公信力的打造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公信力的丧失却往往在顷刻之间。而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唯一途径,就是需要某些“习惯性隐瞒”、“习惯性推拖”、“习惯性说谎”真正树立起公开、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在第一时间将本应公开并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及时公开,甚至可以邀请公众参与和见证政府的决策过程,这样才能够让“官谣”不再和政府如影随形。

  往期回顾
“签到奖”,监督缺位的产物
蒸笼车的民生,局长不知道?
扒下楼堂馆所的马甲
为何要严惩法官"嫖娼"
为何谣言能击垮高福利政府
网上信访解决问题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