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泛滥被人人喊打,刚露头的“官谣”同样不能忽视。“民谣”的背后是个人的不正当利益作祟,而“官谣”更多涉及贪腐等问题。打击网络谣言,既要盯住“民谣”,也不能放过“官谣”。
“官谣”的存在,一方面掩盖了事实真相,容易给公众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涉嫌包庇袒护当事人。谣言被揭穿之后,更是既伤害公众的感情,又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官谣”“民谣”一起打。“官谣”不能游离于法律与制度之外,而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公信力的打造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公信力的丧失却往往在顷刻之间。而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唯一途径,就是需要某些“习惯性隐瞒”、“习惯性推拖”、“习惯性说谎”真正树立起公开、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在第一时间将本应公开并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及时公开,甚至可以邀请公众参与和见证政府的决策过程,这样才能够让“官谣”不再和政府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