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活动与学校的“联姻”,早就引起社会不满,也引起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培训机构的此起彼伏,学生家长们的趋之若鹜,不断折射出“竞赛热”背后的症结所在。
学科竞赛高收益下的"变相敛财"
    组委会以举办“希望杯”数学竞赛的名义,与部分学校联合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组织学科竞赛,收取报名费,并向学校承诺如果能鼓励更多学生报名,将按比例返还报名费,这样的举动,使学科竞赛蜕变为某种程度上的敛财活动。此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精神,同时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被竞赛"的孩子和难以企及的"减负"
    多年来,教育部门虽一直严格禁止“各类竞赛与升学挂钩”,可是,社会上的竞赛热潮仍然经久不息,各类竞赛与培训机构生意“繁忙”。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减负难的很大责任,当推给竞赛和社会培训机构。与奥赛相关的培训班热,尤其是奥数热愈演愈烈,被人们戏称为“全民奥数热”。甚至有些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就被家长们送去学奥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促成了家长们最心甘情愿的迎合,也成了许多孩子们挥不去抛不开的负担。
2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禁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通知》,禁止区县教委、学校等教育机构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1
这些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和奖牌,被认为是各大名校自主招生最好的敲门砖。 
    不让考试就考级,不让考级就竞赛,不让竞赛就占坑……小升初的选拔手段年年新、“招招”新,乱象丛生。
1
各大杯赛的背后,也许都有着那么一些不可言喻的猫腻。 
[复制]2
十年打不倒的全民奥数,也许能很足以言明当前“希望杯”背后的症结所在。

  10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针对奥数,屡有禁令和行动,但仍未从根本上撼动奥数的地位。

1
“减负”这个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可现实是,咱们想择校、学校想择生,孩子不“优”行吗? 

  只是做外围文章,义务教育均衡就遥遥无期,基于这种不均衡的现实,竞赛热和择校热将很难降温。单单禁止学校参与组织“希望杯”赛事,能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多少“希望”呢?

  往期回顾
第15期:血色校车 我们该如何救赎
第14期:名人爆粗 是真性情还是不文明?
第13期:"百万孝子工程" 乌托邦的美丽寓言
第12期:差生戴绿领巾 冠冕堂皇的教育暴力
第11期:学术腐败 斯文扫地的象牙塔丑态
第10期:名人之后的教与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