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活动与学校的“联姻”,早就引起社会不满,也引起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培训机构的此起彼伏,学生家长们的趋之若鹜,不断折射出“竞赛热”背后的症结所在。
|
学科竞赛高收益下的"变相敛财" 组委会以举办“希望杯”数学竞赛的名义,与部分学校联合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组织学科竞赛,收取报名费,并向学校承诺如果能鼓励更多学生报名,将按比例返还报名费,这样的举动,使学科竞赛蜕变为某种程度上的敛财活动。此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精神,同时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
"被竞赛"的孩子和难以企及的"减负" 多年来,教育部门虽一直严格禁止“各类竞赛与升学挂钩”,可是,社会上的竞赛热潮仍然经久不息,各类竞赛与培训机构生意“繁忙”。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减负难的很大责任,当推给竞赛和社会培训机构。与奥赛相关的培训班热,尤其是奥数热愈演愈烈,被人们戏称为“全民奥数热”。甚至有些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就被家长们送去学奥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促成了家长们最心甘情愿的迎合,也成了许多孩子们挥不去抛不开的负担。
|
|
 |
|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禁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通知》,禁止区县教委、学校等教育机构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
|
 |
|
这些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和奖牌,被认为是各大名校自主招生最好的敲门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