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家互联网公司的“抢票大战”成了春运一景,互联网企业会“不务正业”地研究抢票软件抢票插件,后又传出被工信部叫停而引发口水战。随着相关方的表态,这场争论的焦点一度被放大到公平权的争议,其背后折射的是春运的焦虑。

1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春运在即,火车票的问题,屡成焦点。 一票难求、滞留外地或买了站票忍受车厢拥堵煎熬,每种情形都让乘客难以忍受,从而把怨气撒向铁路部门。
2
近日,网购火车票的“抢票插件”走红,这固然是因为网络技术太发达,但网购的设置本身莫不制造了抢购的气氛,没人清楚知道何时排得上号,有网络优势的人群更倾向于走技术的捷径。

    抢票软件引发社会争议,这算是历年春运火车票老大难问题的最新变种。仔细推敲,如果假设抢票软件破坏购票公平,那么它也仅是助纣为虐的帮凶,真正的元凶恐怕是铁道部自身。

  预售期不同导致“第一次购票不公平”

  火车站售票窗口、车票代售点比网络、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少两天,就是这个时间差让网络、电话订票人气飙升,“第一次购票不公平”悄然出现。当归心似箭的老百姓云集铁道部网站购票时,一些嗅到商机的网络企业纷纷推出了抢票软件,形成了“第二次购票不公平”。

  但是,抢票软件真的破坏了公平吗?先来分析抢票软件的工作原理。以网络抢票软件为例,购票者登陆12306网站订票时,如果刷新页面就需要再次填写个人信息,会耽误不少时间,而查看剩余车票时又需要不断地点击刷新页面。抢票软件能够记录个人信息,自动重复登录,显著提高效率。同时,一旦有人退票,抢票软件能立即发现。因此,抢票软件能提高购票成功率。

  自己傻就怨别人太聪明

  此前,新华社文章表示,偌大的铁道部斥资约3亿元建起的平台竟经不起一个小小的网络插件冲击!更让人费解的是,自己不好好修补Bug,却忙于“约谈”和“叫停”,动用行政权力去阻止市场行为。铁道部、工信部不能“自己傻就怨别人太聪明”。事实上,抢票软件也是“搏票”族无奈的选择。究其本质,它不过是将手动买票的过程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就像有人用笔算数,而有人用计算器。

1
2012年9月媒体曝光12306建站耗费3.2亿,公众呼吁公开巨款投入的细节始末,然而转眼临近2013年春运也未得到任何答案。如今又有人爆出原来根本不是3亿,而是高达5亿元人民币!因此,更加触发了春运购票者的极度敏感神经:为什么都5亿了还买不上票?
2
近年来铁道部均以负债率超高而著称,预计2013年负债率将达到67.41%,在这样的关口花钱更不应当大手大脚。铁道部代表的是国家企业的脸面,是要服务于全国人民的,而不是处理自己家后院的事,花了多少怎么花的都要讲清楚才行。

    此前,铁路部门一直拒绝商业网站介入火车票业务,自身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却又死守着一亩三分地,如何让公众满意?

  有市场就挡不住有研发来填补

  “一票难求”现象,说到底还是旺盛的春运需求与运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抢票软件横空出世说明,有市场就挡不住有研发来填补。交通部、工信部不能“自己傻就怨别人太聪明”。毕竟没听说苹果公司会“约谈”越狱大神不要再越狱,更没听说过微软公司“叫停”黑客不准写病毒……

  事实上,抢票软件也是“搏票”族无奈的选择。究其本质,它不过是将手动买票的过程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就像有人用笔算数,而有人用计算器。至于它到底是不是个坏东西?那还得看有无扰乱市场秩序——如是否被“黄牛党”伺机利用,是否导致票价飞涨等。

1
有人做了“面子”——铁道部专家出来埋怨抢票软件不公平,要求慎用抢票软件;有人做了“里子”——他们忙于约谈相关软件公司的同时,还拉得工信部“下水”——通知叫停抢票插件。两套拳脚下来,硬是将责任推给民众和企业。

     有这样一幅漫画:三个人高矮不同,每人脚下垫一只同样高度的箱子,高矮还是不同;把最高者脚下的箱子给最矮者,三个人就变得一般高。春运购票同样如此,运力也好、技术也好,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进步带来的好处。但也需要有救济手段,保证那些本身就处于弱势者更多获益,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平公正。

  往期回顾
官员财产&个人隐私,无交集
微博反腐加速度 查处要有力
强制平坟,伤民违法
WIFI逼停地铁,乘客不应担责
暴利银行应坚守公平底线
莫让千年鸟道成死亡地带